第二百一十九章 无解乌龟流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三国旌旗最新章节!
其实李重心中还有无数的毒计没用出来呢,什么谣言啊!夜袭啊!等等等等,但是着所有的计谋在管统的乌龟流面前都是纸老虎。
管统就是一招,以不变应万变,想要中水县,可以,拿人命来填吧。
李重也不是没想过放水淹城,但是查看了一下地形,李重只能放弃了这个恶毒的心思,没有别的,中水县的地势太高,真要是放水的话,淹的是中水县还是李重自己的大营,那就不好说了。
还好中水县的居民不知道李重还有如此恶毒的想法,不然的话,城头上怕是又要多出几千义勇军来了。
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注定的,无论管统再怎么文武双全,也注定不是李重的对手,无它,实力相差太大而已。
李重手下有三万兵卒,而中水县只有三千兵卒,加上助战的民夫也不过五千人,李重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再者中水县也没有多少粮草储备,如果李重能够围城三个月,都不用动手,中水县就能土崩瓦解。
但是李重却没有时间在这里和管统僵持,原因很简单,李重实在是信不过袁谭。
没错,李重就是信不过袁谭,袁谭能和曹操僵持多长时间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袁谭败得太快,那么曹操就可以挟着胜势横扫河间郡、渤海郡,打通前往幽州的通道,而幽州的袁熙却被太史慈和高览牵制在代郡附近,根本腾不出手来抵御曹操的攻势,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幽州大部分地区。
这是典型的,吃苦我来,享福你去的行为,李重哪有这么好心。
为什么李重不直接在武垣县北上,杀入幽州呢,原因是这样的,如果李重依照这条路线北上,万一曹操战败的话,袁谭反手就能捏死李重的后勤路线,将李重孤立在幽州,孤军深入,四面皆敌,再没有后勤给养,结果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问了,李重不是早就断定袁谭打不过曹操了吗,为什么还有还怕曹操战败呢?
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呢,李重自认为如果自己深入幽州,曹操怕是不败也得败了。
将心比心,李重自认为要是和曹操换个位置,自己一定会使出借刀杀人的好把戏,所有人都能那个看得出来,在北方,对曹操威胁最大的人既不是袁谭,也不是袁熙,而是日渐崛起的李重。
所以李重宁愿在中水县和管统打生打死,也不愿意冒险进入幽州。
不是李重杞人忧天,南皮的曹操还真有这个打算,一旦李重孤军深入,进入幽州,自己马上就“大败”而回,给袁谭留下充裕的时间收拾李重。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曹操从来没把袁谭当做对手,袁谭在曹操的眼里只是一个随时可以击败的对手,想什么时候打,就是什么时候打。
现在能放在曹操眼里的人只有孙策、刘表、马腾,还有渐渐崛起的李重,谁也不愿意多一个对手不是。
就连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都不入曹操的法眼,那只是两个守家犬而已。
那就打吧,李重回转中水县之后也发狠了,昼夜不停的攻打中水县,一到夜晚,想个数里就能看到冲天的烟火。
李重的攻击就像重锤一样轰击着中水县的防御,每一次敲打,都会造成一点裂痕,而这种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扩大。
到了第五天,李重兵卒的伤亡已经增加到五千人,损失了接近六分之一的战斗力,但是管统也不好受,兵卒伤亡也在两千上下,手中可用的兵卒只有一千来人。
对于攻守双方来说,这个伤亡比例还算正常,但是管统却极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随着守城物资的消耗,双方的伤亡比例会逐渐减小,一旦到了那个时候,管统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李重的攻势了。
如果能再有一些守城的物资,管统认为自己还能坚持一个月,虽然不知道这一个月能发生什么,但总有个希望不是。
又鏖战了一夜,看到身边只剩下数百名兵卒,管统终于死心了,下令将全城的粮草都聚集起来,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打造船只的器械当然也不会放过,统统付之一炬,管统已经有些流氓思想了。
你不是想要中水县吗?好!我给你,但我也不能让你好受,临走的时候我也得给你留下数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收拾妥当,管统带着数名亲兵打开东门,渡过泒水,直奔南皮去了。
别问管统怎么渡过泒水的,管统虽说不怕死,但也不愿意无谓的牺牲,给自己留一条小船在正常不过了。
这边的李重还毫不知情呢,直到第二天攻打中水县的时候才发现,管统居然不在城头指挥,这才发现事情不对,没有管统压阵,李重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攻破了中水县,等进到城内,李重这才确定管统早就跑了,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李重那个恨啊,早知道,就在东门设下几支伏兵了,就不信管统还跑得了。
不过转念一想,李重又嘿嘿的阴笑起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放走管统也是好事,能给曹操增加些麻烦李重还是很乐意的。
接下来李重就清闲了,大军别想再进一步了,军粮还不够中水县数万张嘴吃的呢,除非李重能狠下心肠饿死这些居民,但无论是在良心上,还是在面子上,李重都不能无视这数万居民,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接受了这些饥民,坏处很多,比如粮草供应压力增大,出兵的时间延长,等等……好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赚一个好点的名声。
为了这点好名声,李重还要在饥民面前装出一幅和煦的样子,不住的嘘寒问暖,殊不知李重已经心疼的要吐血了。
本来李重还有将中水县的饥民迁到武垣县就粮的打算,但是在无数白发苍苍的老头打出故土难离这个旗号之后,李重华丽丽的败退了。
其实李重心中还有无数的毒计没用出来呢,什么谣言啊!夜袭啊!等等等等,但是着所有的计谋在管统的乌龟流面前都是纸老虎。
管统就是一招,以不变应万变,想要中水县,可以,拿人命来填吧。
李重也不是没想过放水淹城,但是查看了一下地形,李重只能放弃了这个恶毒的心思,没有别的,中水县的地势太高,真要是放水的话,淹的是中水县还是李重自己的大营,那就不好说了。
还好中水县的居民不知道李重还有如此恶毒的想法,不然的话,城头上怕是又要多出几千义勇军来了。
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注定的,无论管统再怎么文武双全,也注定不是李重的对手,无它,实力相差太大而已。
李重手下有三万兵卒,而中水县只有三千兵卒,加上助战的民夫也不过五千人,李重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再者中水县也没有多少粮草储备,如果李重能够围城三个月,都不用动手,中水县就能土崩瓦解。
但是李重却没有时间在这里和管统僵持,原因很简单,李重实在是信不过袁谭。
没错,李重就是信不过袁谭,袁谭能和曹操僵持多长时间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袁谭败得太快,那么曹操就可以挟着胜势横扫河间郡、渤海郡,打通前往幽州的通道,而幽州的袁熙却被太史慈和高览牵制在代郡附近,根本腾不出手来抵御曹操的攻势,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幽州大部分地区。
这是典型的,吃苦我来,享福你去的行为,李重哪有这么好心。
为什么李重不直接在武垣县北上,杀入幽州呢,原因是这样的,如果李重依照这条路线北上,万一曹操战败的话,袁谭反手就能捏死李重的后勤路线,将李重孤立在幽州,孤军深入,四面皆敌,再没有后勤给养,结果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问了,李重不是早就断定袁谭打不过曹操了吗,为什么还有还怕曹操战败呢?
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呢,李重自认为如果自己深入幽州,曹操怕是不败也得败了。
将心比心,李重自认为要是和曹操换个位置,自己一定会使出借刀杀人的好把戏,所有人都能那个看得出来,在北方,对曹操威胁最大的人既不是袁谭,也不是袁熙,而是日渐崛起的李重。
所以李重宁愿在中水县和管统打生打死,也不愿意冒险进入幽州。
不是李重杞人忧天,南皮的曹操还真有这个打算,一旦李重孤军深入,进入幽州,自己马上就“大败”而回,给袁谭留下充裕的时间收拾李重。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曹操从来没把袁谭当做对手,袁谭在曹操的眼里只是一个随时可以击败的对手,想什么时候打,就是什么时候打。
现在能放在曹操眼里的人只有孙策、刘表、马腾,还有渐渐崛起的李重,谁也不愿意多一个对手不是。
就连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都不入曹操的法眼,那只是两个守家犬而已。
那就打吧,李重回转中水县之后也发狠了,昼夜不停的攻打中水县,一到夜晚,想个数里就能看到冲天的烟火。
李重的攻击就像重锤一样轰击着中水县的防御,每一次敲打,都会造成一点裂痕,而这种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扩大。
到了第五天,李重兵卒的伤亡已经增加到五千人,损失了接近六分之一的战斗力,但是管统也不好受,兵卒伤亡也在两千上下,手中可用的兵卒只有一千来人。
对于攻守双方来说,这个伤亡比例还算正常,但是管统却极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随着守城物资的消耗,双方的伤亡比例会逐渐减小,一旦到了那个时候,管统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李重的攻势了。
如果能再有一些守城的物资,管统认为自己还能坚持一个月,虽然不知道这一个月能发生什么,但总有个希望不是。
又鏖战了一夜,看到身边只剩下数百名兵卒,管统终于死心了,下令将全城的粮草都聚集起来,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打造船只的器械当然也不会放过,统统付之一炬,管统已经有些流氓思想了。
你不是想要中水县吗?好!我给你,但我也不能让你好受,临走的时候我也得给你留下数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收拾妥当,管统带着数名亲兵打开东门,渡过泒水,直奔南皮去了。
别问管统怎么渡过泒水的,管统虽说不怕死,但也不愿意无谓的牺牲,给自己留一条小船在正常不过了。
这边的李重还毫不知情呢,直到第二天攻打中水县的时候才发现,管统居然不在城头指挥,这才发现事情不对,没有管统压阵,李重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攻破了中水县,等进到城内,李重这才确定管统早就跑了,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李重那个恨啊,早知道,就在东门设下几支伏兵了,就不信管统还跑得了。
不过转念一想,李重又嘿嘿的阴笑起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放走管统也是好事,能给曹操增加些麻烦李重还是很乐意的。
接下来李重就清闲了,大军别想再进一步了,军粮还不够中水县数万张嘴吃的呢,除非李重能狠下心肠饿死这些居民,但无论是在良心上,还是在面子上,李重都不能无视这数万居民,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接受了这些饥民,坏处很多,比如粮草供应压力增大,出兵的时间延长,等等……好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赚一个好点的名声。
为了这点好名声,李重还要在饥民面前装出一幅和煦的样子,不住的嘘寒问暖,殊不知李重已经心疼的要吐血了。
本来李重还有将中水县的饥民迁到武垣县就粮的打算,但是在无数白发苍苍的老头打出故土难离这个旗号之后,李重华丽丽的败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