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喜欢收藏“公主”的富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宋时明月最新章节!
第一百九十七章 喜欢收藏“公主”的富商
“七十万贯!”赵兴开出了一个合理的价格,不久前,在四川,一枚绿宝石卖出了这个价,不过,购买人的身份没有曝光。钱勰显然也听到了这个传闻,他咂着舌,遗憾的看了半天,恋恋不舍的将宝石归还给赵兴。
他买不起,当然,即使买得起他也不敢如此张扬,因为钱王子孙的身份,让他做事多了很多顾忌。
钱勰又在赵兴府里游玩了一会儿,等吃过晚饭后,起身告辞,期间也尝了尝赵兴新弄到手的几件新式菜肴,等他们走后,程老七畏畏缩缩的走上前来,拱手招呼赵兴:“姐夫,眼瞧着快年底了,今年江夏祭祖,姐夫是不是要带着孩儿回去一趟?”
赵兴赶忙起身,冲程老七拱手。程老七生性懦弱,他说这番话是想让赵兴带上孩子回江夏,名列族谱,以便让江夏程族承认赵兴姻亲的资格,但赵兴想到天寒地冻,带孩子旅行实在不安全,有苏遁的前车之鉴,他宁愿再晚一年回去祭祖,所以他客气的回答:
“岳丈,如今外面天寒地冻的,阿珠产后虚弱,孩子幼小,怎能跋涉千里呢,且待明年吧。”
程老七是个懦弱的人,赵兴不答应,他咂了咂嘴,回答:“姐夫说得有理,既然如此,我就如此回信了。”
赵兴不打算回去,但江夏程族,加上黄州程族派在他这里的族人都要返乡,这几日正是出发的日子,正好让他们带回去信件。
赵兴虽然不回去,但礼数尽到了,年礼年进一样没落下,带回去的礼物足足装了三艘船,等这些人走后,城堡空了,冬至节又到了。
今年的杭州冬至,因为有了苏轼的存在,显得格外浓重。祭奠先师的典礼上,赵兴也出足了份子,三牲三祭给的分量很足,有苏轼与钱勰联袂主祭,杭州城的读书人过了一个油腻而肥硕的冬至节。
冬至的几天假期一过,就到了正旦。现在,城堡里除了金不二、萧氏父子以及那些廓尔喀武士外,只剩下一赐乐业人,人手缺乏使得开城堡大门的事情都需要赵兴亲自动手。正旦那天,赵兴打开大门,心里还在感慨:“我错了,修这么大的一个院子,太不应该。这么长的院墙,真要防守起来,需要多少人手,这不是大而无当么?”
在场的人当中,唯有金不二说的上话,因为他曾是赵兴的唐手道师傅,所以能说的上话,他一边帮赵兴拉滑轮,一边说:“大郎这话倒有点意思,这么一座城墙,要想守下来,怎的也需要一万人,不过墙面高,攀爬不易,所以人少一点,五千人也够了。”
赵兴其实也就是发发牢骚,他知道数百年后十字军最后一场东征的那场末日之战,当时,战胜了蒙古南征大军的埃及穆巴拉克士兵围攻最后的十字军,六十万大军攻打面积数倍于赵兴的小城堡,城堡里当时防守的人,男女老幼加起来才三万人,这六十万大军硬是攻打了数年之久,直到对方弹尽粮绝。
也就是说,这座小城无需太多的人防守,真要到了被人围攻的地步,赵兴还不如从码头坐船逃离……这话当然不好跟金不二说,他讪笑着与金不二一起拽着滑轮的绳索。
城堡顶门的是两根不倒翁,用滑轮吊起不倒翁头上的石帽,两根不倒翁自动立起,而后赵兴一层层的打开了石堡大门,几名廓尔喀士兵穿着厚厚的皮裘,扛着床椅来到石堡大门口,摆出守门的姿态,城堡高处,一名一赐乐业人敲响了铜钟,通知对岸的一赐乐业人可以过桥。
而后,城堡里恢复了生气,对岸的以色列人赶着很有特色的马车从桥上进入城堡,他们在城堡里也有自己的歇脚点,家人们进到堡墙的房屋里生火,烘热房屋,而青壮劳力着赶着满载的马车去街市上做生意。
金不二望着以色列人的马车,有点不屑的说:“这群一赐乐业人,永远没有挣够钱的意思,但凡有挣钱的机会,绝不放过,他们挣得钱还不够吗,还要这般丢人现眼。”
赵兴笑了,金不二来自高丽,他还没有宋人的觉悟,其实,大多数宋人也像以色列人一样,他们不以经商为耻,总是抓紧所有的机会赚钱。
说起来,这群以色列人的年收入已经不低了,今年赵兴他们的银行已经初具规模,这群以色列人光是银行的薪水与分红,就足以让他们过上宋代小资生活,然而犹太佬对金钱的欲望近乎本能,即使他们当中的首领俺裕等人,也不放弃摆摊设点的机会,几乎是抓紧一切时间挣钱。
相对来说,金不二的薪水不如这群以色列人,他除了一份赵兴发给的薪水外,也就是几个徒弟在杭州郊外买的几倾地,然而,就这些收入已经让金不二很满足了,他现在以一个宋人自豪,逢人便说“其实俺是汉唐后裔”等等,谁敢稍露质疑,他就敢用拳头说话。
金不二最近娶了妻,处处用宋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比较起来,赵兴似乎更不像个宋人,比如大年初一,金不二开了城堡门以后,就着急的回家祭祖,而赵兴却还有闲心到街上晃一晃,感受一下宋代杭州的年味。
大年初一是没有啥年味的,各家成年人都在着急的祭祖,孩子们在街上高兴的燃放爆竹,赵兴溜了一圈,除了见到一群围着他要糖的孩子,没见到一个成年人,不一会,他摸着鼻子走回城堡。
天色渐亮,城堡里人来人往,守门的廓尔喀武士懒洋洋的,摆出守门的姿态,却只顾酌着小酒。其实,它确实是一个摆设,赵兴的城堡里,有权出入的人太多了,除了以色列人,就是那数千盖房子的工人。
在门口与那名廓尔喀武士聊了几句,赵兴背着手一路踱回自己的房子,程阿珠这时正带着陈伊伊与廖小小忙着竖牌位,乳母抱着孩子跟在她屁股后头,寸步不离。见到赵兴进来,阿珠扬起手帕,打了个招呼,又专注着屋里的工作。
如今,程阿珠是体会到这栋小楼的好处了。原本,坐月子的她只能躺在床上,偶尔下地走一走,也就在床与门之前散步。但这栋小楼则不同,她可以挨个房间四处乱转,楼上楼下的跑个不停,闲不住的山里妹子程阿珠这种大运动量的活动使她产后恢复的很快,基本上一个月后她已经可以自己上下楼了,但规则的力量实在大,她依然保持着三月不出门的习惯,足不出小楼。
新年里,赵兴替孩子办了百啐礼,正式给孩子取名“义”,乳名“小宝”。一番忙碌过后,眨眼到了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程阿珠理直气壮指挥家人在城堡门口挂上一盏灯笼。虽然灯笼只有一盏,但造的硕大无棚,里面是十八支蜡烛做成的一个烛山,外罩一个红色的玻璃罩,让城堡门口显得通亮。
挂完了这盏灯,程阿珠抱着孩子,在城堡门口满意的望着孩子的胖脸,自责的说:“妾身也为赵家尽了力了,今后就要看你们的了,小小姑娘,你怎么还没有动静?”
程阿珠这纯粹是宣扬主母的权力,廖小小羞得说不出话来,陈伊伊在赵兴身后直拿食指捅人,嘴里嘟囔:“十八了,我十八了。”
喀丝丽则一脸无所谓的神态,装作听不懂汉话,茫然的望着那盏灯笼,嘴里说着胡语:“不知今日街上,该是怎样的情景?”
远处,传来了一声爆喊,火光照亮了半个夜空,那是城隍庙所在,那些人喊的是“龙灯上山了!”
“龙灯上山了”,城堡里的人也在齐声呼喊,无论是中国以色列人,还是高丽人、倭国人,都随着这声呐喊,将手里提的灯挂上沿途,而后一起拍手呐喊:“龙灯上山了!”
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正月十四试灯、十五闹灯、十八落灯。然而杭州的元宵节比其他城市多两天,成了十二上灯,十八落灯。这多出来的两天狂欢时间是钱王归宋后进钱买来的。此后,这两天又成了宋代杭州独有的“祭钱王”礼俗。
初十二日,杭州人会将新做的龙灯抬至城隍山龙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称为“开光”,当龙灯开光的那一刹那,全城百姓齐呼“龙灯上山”,并开始悬挂自家的灯笼。
然后是煮汤圆。上灯圆子落灯糕,挂上灯笼的那一刻,主妇们开始煮汤圆,宋时,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
”,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正月十二,几颗汤圆下肚后,晃晃悠悠走出巷口就可以看到满街的灯火,赶一回古代的花灯会——这日子真叫幸福。
大约就是吃完汤圆的时间,苏迨带着妻子欧阳氏,苏过带着妻子范氏一起过来了,听他们兄弟说,吃完元宵,苏轼牵着老妻的手,秦观也带着老婆,两伙人一起去找钱勰,以及晁补之的父亲晁端友,这些文人扎堆一起,沿街扫荡元宵灯谜,剩下几个小辈无处去,便来找赵兴游玩。
相当于杭州来说,密州只是一座小城,赵兴早有心看看朱淑真描写过的杭州元宵节,苏轼兄弟一怂恿,他心里也蠢蠢欲动,遂转身询问程阿珠:“阿珠,同去,如何?”
程阿珠至生下孩子后,全副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她望了望外面,摇头说:“不了,天冷,我怕孩子冻着。”
陈伊伊与廖小小耐不住性子,早已经跳到赵兴身边,渴望的望着赵兴,喀丝丽则一副乖巧的神态,摇头指指孩子,表示自己要陪程阿珠,赵兴略想了想,点头说:“反正赏灯又不止一日,喀丝丽今日不去,便后日去吧,咱们走。”
今天是上灯日,所谓上灯就是搭建灯棚的日子。出了城堡,一路走来,无数的豪门大户正在指挥家人搭设灯海灯山,这其中,以府衙门口搭建的灯山最宏伟。那里扎大型彩灯时称“山棚”,用竹架子搭成一节一节的台阶,台阶上密密麻麻的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衙役们登高爬低将一盏盏灯点亮,见到赵兴来,一边热情的打招呼,一边手里不停。
指挥搭建灯棚的是高俅。程族的学生虽然不在了,但高俅做得也很有头绪,几班工人轮流操作,灯山逐渐成型,不一会,工作进行到了尾声,衙役们开始爬着梯子往最高处悬挂灯笼。
高俅忙的脚不点地,赵兴看了片刻,决定不打搅对方,他领着苏迨兄弟沿着西湖走,马车跟在他们后面缓缓而行。走了几步,赵兴好奇的问:“干儿呢,怎么没见到干儿出来凑热闹?”
苏迨回答:“四弟最近又病了,支婆请他看了医生,正打算明天白天再叫一赐乐业的郎中再来看看呢。”
赵兴点点头,他眼睛盯着向湖边的一组客人,这组客人恰好抢占了保俶塔前方的好地段,正在搭建灯棚,那伙人赵兴个个都认识,为首的是周邦式,在他身后的是仰充,仰充旁边的是唐棣(di),字丘山。
周邦式自从去见过章惇后,再没有来拜访赵兴,此刻道左相逢,他表现的若无其事,拱手向赵兴调侃:“离人兄,此刻杭州家家都动了起来,怎么没见到你家搭的棚子?人都说离人兄喜欢摆弄精巧玩意,你所造的明月夜,如今也是各家常备的照明物什,我们都说呢,若是离人兄也搭个灯棚,放上百十盏琉璃灯,一定能大大出彩。”
仰充与唐棣频频点头。这两人不敢多说,因为赵兴实在凶名在外,这几年,赵兴在京城打杀丐帮人员的事情逐渐口口相传,传到了杭州。杭州人联想到赵兴祭雨的时候砍断龙王角的事情,均觉得此人不愧是东京汴梁城的净街虎,宋代的顶级恶霸,连卜庆那样的人也敢追杀不停,实在是惹不得。
这两人没有周邦式那样与赵兴熟络,见面顶多是个点头之交,所以周邦式可以开赵兴玩笑,这两人只要点头的份。赵兴哈哈笑着,先与仰充见过礼,再正是向唐棣见礼,口称:“五驸马,怎么你没有带那五位夫人出来,哈哈,我可早就想见见五位‘夫人’了。”
唐棣得意的笑着,回答:“离人兄说笑了说笑了,别人不知道我,你还不知道吗,惭愧惭愧。”
这位唐棣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个收藏者,喜欢收藏公主。正宗的公主他收藏不上,只好收藏宗室女。
宋代嫁女是昂贵的,有些不怎么重要的宗室嫁不起女儿,而稍微显赫一点的宗室王爷甚至借钱嫁女儿。由此,就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原本不吃香的宗室庶女反而最为畅销,大富商最喜欢娶这样的宗室女,哪怕不要嫁妆,倒贴也肯干,而唐棣就是其中一个。
这厮也是一位海商,从祖父开始经营海贸,算起来家资以千万计,有时候,赵兴面对对方的三世积累,都有点自愧不如。
凭借着雄厚的家资,唐棣一连娶了五位宗室女,这些没有封号的宗室女实际上并不是公主,但民间不管这些,就把他称之为“五驸马”,意思是五位公主的驸马。这事是唐棣最自豪的,他虽然不怎么向外面炫耀,但别人提起,总能让他乐个不停。
唐棣还不是这时代最牛叉的“公主收藏者”,最牛叉的“公主收藏者”在福建,福建有位海商收藏了十一位“宗室女”,民间称之为“十一驸马”。
唐棣是大富之人,原本周邦式凑不到这样的人身边,但最近周邦式拉上仰充,专门经营杭州至庐州的商路,同时参股赵兴的海外贸易,家财逐渐丰厚起来,也能跟富豪们说上话了。保俶塔面前的这座灯海就是他与唐棣、仰充三人赞助的,悬挂的灯千变万化,琳琅满目。
这座灯海也是唐棣的骄傲之一,原本他跟赵兴搭不上话,如今见到赵兴主动示好,他热情的邀请赵兴进入灯棚,就近观赏。
不愧是富商搭建的灯棚,富丽堂皇的令人发指,灯棚上有用五色珍珠结成网,做成的“(珍)珠子灯”,镞镂精巧的五色染成的“皮灯”,五色蜡纸糊与的旋转如飞的“戏马灯”,还有引人注目的新安产“无骨灯”。这种无骨灯制作特殊,是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烧成硬壳,去粟,则混然如玻璃球也。景物巧夺,前无其比。
宋代的花灯其实是一个政治讽刺工具,花灯上“多画人物,时寓讥笑,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赵兴浏览了几个灯上的人物,发现周邦式最近以来似乎政治立场松动,上面的讽刺话不再频频攻击旧党人物了,反而更关注于民情、风俗。倒是对朝堂上的争执不偏不依,说的让赵兴都觉得在理。
看到赵兴点头,唐棣很开心,他一声呼喊,五位夫人齐齐迎出,向赵兴行礼,这五位夫人都没有命名,唐棣按顺序给她们取名做“淑芳娴静懿”,这厮憋了一口气,娶呀娶,娶到第五名宗室女。估计宗室里也害怕了,生恐他向那个福建人学习,所以干脆赐了他一个寄禄官——修职郎,这个官是文官第三十六阶,也就是倒数第二阶。
得到修职郎官阶之后,唐棣倒是见好就收,没再继续娶下去,这个修职郎从九品,比迪功郎高一品,因这个从九品官衔,他的五名夫人倒是有了正式的官诰,所以赵兴还不敢轻易接受五名夫人的行礼,他侧过身去,恭敬的还了对方五个礼,这场景落在唐棣眼里,令他很开心。
唐棣这家伙就喜欢拿自己的老婆来捉弄别人,他是个大商人,没错,而且头上只要一个倒数第二的官阶虚衔,但他的五个老婆实在牛,她们虽没有公主的称号的,但个个有“一品夫人”的身份,每每遇到看不起他的人,唐棣就喜欢把他的五个夫人一起叫出来,向对方行礼,看不礼貌死别人。
别人常常被唐棣这种过分的礼貌弄的非常窘迫,但赵兴见过更牛叉的赵琴儿,所以他的回礼中规中矩,浑没让别人挑出毛病来。
行完礼过后,唐棣咧着嘴,咚咚的拍着圆滚滚的肚子,像擂鼓一样,他得意的眯起眼睛,说:“我听说赵兄最近进了一批海货,可惜价太高,一时半时不易出手,我听钱大人说,其中有一些绿宝石,很是值钱,赵兄,不如买些给我吧,我这五位夫人可都是花钱货,人身份放到那里,我总不能亏待了她们。”
“哦,钱大人与你关系不错嘛?”赵兴反问。
唐棣满意的看了一下他的五位夫人,答:“然也!”
“然”个屁,要不是你那五名宗室女,钱勰都不会正眼瞧你。赵兴心里直撇嘴,脸上笑着,笑的很开心。
赵兴能不笑吗,他终于逮到一个大肥羊,看着唐棣简直像看着一堆金砖,很殷勤的解释:“不错,都是中理国与白衣大食(埃及)的绿宝石,天竺工匠打磨的,十多个刻面,做工极精致。每粒宝石都宛若梨花,啧啧,简直是美丽到极致。”
周邦式好奇到极点,紧着问:“多少钱?”
第一百九十七章 喜欢收藏“公主”的富商
“七十万贯!”赵兴开出了一个合理的价格,不久前,在四川,一枚绿宝石卖出了这个价,不过,购买人的身份没有曝光。钱勰显然也听到了这个传闻,他咂着舌,遗憾的看了半天,恋恋不舍的将宝石归还给赵兴。
他买不起,当然,即使买得起他也不敢如此张扬,因为钱王子孙的身份,让他做事多了很多顾忌。
钱勰又在赵兴府里游玩了一会儿,等吃过晚饭后,起身告辞,期间也尝了尝赵兴新弄到手的几件新式菜肴,等他们走后,程老七畏畏缩缩的走上前来,拱手招呼赵兴:“姐夫,眼瞧着快年底了,今年江夏祭祖,姐夫是不是要带着孩儿回去一趟?”
赵兴赶忙起身,冲程老七拱手。程老七生性懦弱,他说这番话是想让赵兴带上孩子回江夏,名列族谱,以便让江夏程族承认赵兴姻亲的资格,但赵兴想到天寒地冻,带孩子旅行实在不安全,有苏遁的前车之鉴,他宁愿再晚一年回去祭祖,所以他客气的回答:
“岳丈,如今外面天寒地冻的,阿珠产后虚弱,孩子幼小,怎能跋涉千里呢,且待明年吧。”
程老七是个懦弱的人,赵兴不答应,他咂了咂嘴,回答:“姐夫说得有理,既然如此,我就如此回信了。”
赵兴不打算回去,但江夏程族,加上黄州程族派在他这里的族人都要返乡,这几日正是出发的日子,正好让他们带回去信件。
赵兴虽然不回去,但礼数尽到了,年礼年进一样没落下,带回去的礼物足足装了三艘船,等这些人走后,城堡空了,冬至节又到了。
今年的杭州冬至,因为有了苏轼的存在,显得格外浓重。祭奠先师的典礼上,赵兴也出足了份子,三牲三祭给的分量很足,有苏轼与钱勰联袂主祭,杭州城的读书人过了一个油腻而肥硕的冬至节。
冬至的几天假期一过,就到了正旦。现在,城堡里除了金不二、萧氏父子以及那些廓尔喀武士外,只剩下一赐乐业人,人手缺乏使得开城堡大门的事情都需要赵兴亲自动手。正旦那天,赵兴打开大门,心里还在感慨:“我错了,修这么大的一个院子,太不应该。这么长的院墙,真要防守起来,需要多少人手,这不是大而无当么?”
在场的人当中,唯有金不二说的上话,因为他曾是赵兴的唐手道师傅,所以能说的上话,他一边帮赵兴拉滑轮,一边说:“大郎这话倒有点意思,这么一座城墙,要想守下来,怎的也需要一万人,不过墙面高,攀爬不易,所以人少一点,五千人也够了。”
赵兴其实也就是发发牢骚,他知道数百年后十字军最后一场东征的那场末日之战,当时,战胜了蒙古南征大军的埃及穆巴拉克士兵围攻最后的十字军,六十万大军攻打面积数倍于赵兴的小城堡,城堡里当时防守的人,男女老幼加起来才三万人,这六十万大军硬是攻打了数年之久,直到对方弹尽粮绝。
也就是说,这座小城无需太多的人防守,真要到了被人围攻的地步,赵兴还不如从码头坐船逃离……这话当然不好跟金不二说,他讪笑着与金不二一起拽着滑轮的绳索。
城堡顶门的是两根不倒翁,用滑轮吊起不倒翁头上的石帽,两根不倒翁自动立起,而后赵兴一层层的打开了石堡大门,几名廓尔喀士兵穿着厚厚的皮裘,扛着床椅来到石堡大门口,摆出守门的姿态,城堡高处,一名一赐乐业人敲响了铜钟,通知对岸的一赐乐业人可以过桥。
而后,城堡里恢复了生气,对岸的以色列人赶着很有特色的马车从桥上进入城堡,他们在城堡里也有自己的歇脚点,家人们进到堡墙的房屋里生火,烘热房屋,而青壮劳力着赶着满载的马车去街市上做生意。
金不二望着以色列人的马车,有点不屑的说:“这群一赐乐业人,永远没有挣够钱的意思,但凡有挣钱的机会,绝不放过,他们挣得钱还不够吗,还要这般丢人现眼。”
赵兴笑了,金不二来自高丽,他还没有宋人的觉悟,其实,大多数宋人也像以色列人一样,他们不以经商为耻,总是抓紧所有的机会赚钱。
说起来,这群以色列人的年收入已经不低了,今年赵兴他们的银行已经初具规模,这群以色列人光是银行的薪水与分红,就足以让他们过上宋代小资生活,然而犹太佬对金钱的欲望近乎本能,即使他们当中的首领俺裕等人,也不放弃摆摊设点的机会,几乎是抓紧一切时间挣钱。
相对来说,金不二的薪水不如这群以色列人,他除了一份赵兴发给的薪水外,也就是几个徒弟在杭州郊外买的几倾地,然而,就这些收入已经让金不二很满足了,他现在以一个宋人自豪,逢人便说“其实俺是汉唐后裔”等等,谁敢稍露质疑,他就敢用拳头说话。
金不二最近娶了妻,处处用宋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比较起来,赵兴似乎更不像个宋人,比如大年初一,金不二开了城堡门以后,就着急的回家祭祖,而赵兴却还有闲心到街上晃一晃,感受一下宋代杭州的年味。
大年初一是没有啥年味的,各家成年人都在着急的祭祖,孩子们在街上高兴的燃放爆竹,赵兴溜了一圈,除了见到一群围着他要糖的孩子,没见到一个成年人,不一会,他摸着鼻子走回城堡。
天色渐亮,城堡里人来人往,守门的廓尔喀武士懒洋洋的,摆出守门的姿态,却只顾酌着小酒。其实,它确实是一个摆设,赵兴的城堡里,有权出入的人太多了,除了以色列人,就是那数千盖房子的工人。
在门口与那名廓尔喀武士聊了几句,赵兴背着手一路踱回自己的房子,程阿珠这时正带着陈伊伊与廖小小忙着竖牌位,乳母抱着孩子跟在她屁股后头,寸步不离。见到赵兴进来,阿珠扬起手帕,打了个招呼,又专注着屋里的工作。
如今,程阿珠是体会到这栋小楼的好处了。原本,坐月子的她只能躺在床上,偶尔下地走一走,也就在床与门之前散步。但这栋小楼则不同,她可以挨个房间四处乱转,楼上楼下的跑个不停,闲不住的山里妹子程阿珠这种大运动量的活动使她产后恢复的很快,基本上一个月后她已经可以自己上下楼了,但规则的力量实在大,她依然保持着三月不出门的习惯,足不出小楼。
新年里,赵兴替孩子办了百啐礼,正式给孩子取名“义”,乳名“小宝”。一番忙碌过后,眨眼到了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程阿珠理直气壮指挥家人在城堡门口挂上一盏灯笼。虽然灯笼只有一盏,但造的硕大无棚,里面是十八支蜡烛做成的一个烛山,外罩一个红色的玻璃罩,让城堡门口显得通亮。
挂完了这盏灯,程阿珠抱着孩子,在城堡门口满意的望着孩子的胖脸,自责的说:“妾身也为赵家尽了力了,今后就要看你们的了,小小姑娘,你怎么还没有动静?”
程阿珠这纯粹是宣扬主母的权力,廖小小羞得说不出话来,陈伊伊在赵兴身后直拿食指捅人,嘴里嘟囔:“十八了,我十八了。”
喀丝丽则一脸无所谓的神态,装作听不懂汉话,茫然的望着那盏灯笼,嘴里说着胡语:“不知今日街上,该是怎样的情景?”
远处,传来了一声爆喊,火光照亮了半个夜空,那是城隍庙所在,那些人喊的是“龙灯上山了!”
“龙灯上山了”,城堡里的人也在齐声呼喊,无论是中国以色列人,还是高丽人、倭国人,都随着这声呐喊,将手里提的灯挂上沿途,而后一起拍手呐喊:“龙灯上山了!”
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正月十四试灯、十五闹灯、十八落灯。然而杭州的元宵节比其他城市多两天,成了十二上灯,十八落灯。这多出来的两天狂欢时间是钱王归宋后进钱买来的。此后,这两天又成了宋代杭州独有的“祭钱王”礼俗。
初十二日,杭州人会将新做的龙灯抬至城隍山龙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称为“开光”,当龙灯开光的那一刹那,全城百姓齐呼“龙灯上山”,并开始悬挂自家的灯笼。
然后是煮汤圆。上灯圆子落灯糕,挂上灯笼的那一刻,主妇们开始煮汤圆,宋时,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
”,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正月十二,几颗汤圆下肚后,晃晃悠悠走出巷口就可以看到满街的灯火,赶一回古代的花灯会——这日子真叫幸福。
大约就是吃完汤圆的时间,苏迨带着妻子欧阳氏,苏过带着妻子范氏一起过来了,听他们兄弟说,吃完元宵,苏轼牵着老妻的手,秦观也带着老婆,两伙人一起去找钱勰,以及晁补之的父亲晁端友,这些文人扎堆一起,沿街扫荡元宵灯谜,剩下几个小辈无处去,便来找赵兴游玩。
相当于杭州来说,密州只是一座小城,赵兴早有心看看朱淑真描写过的杭州元宵节,苏轼兄弟一怂恿,他心里也蠢蠢欲动,遂转身询问程阿珠:“阿珠,同去,如何?”
程阿珠至生下孩子后,全副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她望了望外面,摇头说:“不了,天冷,我怕孩子冻着。”
陈伊伊与廖小小耐不住性子,早已经跳到赵兴身边,渴望的望着赵兴,喀丝丽则一副乖巧的神态,摇头指指孩子,表示自己要陪程阿珠,赵兴略想了想,点头说:“反正赏灯又不止一日,喀丝丽今日不去,便后日去吧,咱们走。”
今天是上灯日,所谓上灯就是搭建灯棚的日子。出了城堡,一路走来,无数的豪门大户正在指挥家人搭设灯海灯山,这其中,以府衙门口搭建的灯山最宏伟。那里扎大型彩灯时称“山棚”,用竹架子搭成一节一节的台阶,台阶上密密麻麻的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衙役们登高爬低将一盏盏灯点亮,见到赵兴来,一边热情的打招呼,一边手里不停。
指挥搭建灯棚的是高俅。程族的学生虽然不在了,但高俅做得也很有头绪,几班工人轮流操作,灯山逐渐成型,不一会,工作进行到了尾声,衙役们开始爬着梯子往最高处悬挂灯笼。
高俅忙的脚不点地,赵兴看了片刻,决定不打搅对方,他领着苏迨兄弟沿着西湖走,马车跟在他们后面缓缓而行。走了几步,赵兴好奇的问:“干儿呢,怎么没见到干儿出来凑热闹?”
苏迨回答:“四弟最近又病了,支婆请他看了医生,正打算明天白天再叫一赐乐业的郎中再来看看呢。”
赵兴点点头,他眼睛盯着向湖边的一组客人,这组客人恰好抢占了保俶塔前方的好地段,正在搭建灯棚,那伙人赵兴个个都认识,为首的是周邦式,在他身后的是仰充,仰充旁边的是唐棣(di),字丘山。
周邦式自从去见过章惇后,再没有来拜访赵兴,此刻道左相逢,他表现的若无其事,拱手向赵兴调侃:“离人兄,此刻杭州家家都动了起来,怎么没见到你家搭的棚子?人都说离人兄喜欢摆弄精巧玩意,你所造的明月夜,如今也是各家常备的照明物什,我们都说呢,若是离人兄也搭个灯棚,放上百十盏琉璃灯,一定能大大出彩。”
仰充与唐棣频频点头。这两人不敢多说,因为赵兴实在凶名在外,这几年,赵兴在京城打杀丐帮人员的事情逐渐口口相传,传到了杭州。杭州人联想到赵兴祭雨的时候砍断龙王角的事情,均觉得此人不愧是东京汴梁城的净街虎,宋代的顶级恶霸,连卜庆那样的人也敢追杀不停,实在是惹不得。
这两人没有周邦式那样与赵兴熟络,见面顶多是个点头之交,所以周邦式可以开赵兴玩笑,这两人只要点头的份。赵兴哈哈笑着,先与仰充见过礼,再正是向唐棣见礼,口称:“五驸马,怎么你没有带那五位夫人出来,哈哈,我可早就想见见五位‘夫人’了。”
唐棣得意的笑着,回答:“离人兄说笑了说笑了,别人不知道我,你还不知道吗,惭愧惭愧。”
这位唐棣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个收藏者,喜欢收藏公主。正宗的公主他收藏不上,只好收藏宗室女。
宋代嫁女是昂贵的,有些不怎么重要的宗室嫁不起女儿,而稍微显赫一点的宗室王爷甚至借钱嫁女儿。由此,就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原本不吃香的宗室庶女反而最为畅销,大富商最喜欢娶这样的宗室女,哪怕不要嫁妆,倒贴也肯干,而唐棣就是其中一个。
这厮也是一位海商,从祖父开始经营海贸,算起来家资以千万计,有时候,赵兴面对对方的三世积累,都有点自愧不如。
凭借着雄厚的家资,唐棣一连娶了五位宗室女,这些没有封号的宗室女实际上并不是公主,但民间不管这些,就把他称之为“五驸马”,意思是五位公主的驸马。这事是唐棣最自豪的,他虽然不怎么向外面炫耀,但别人提起,总能让他乐个不停。
唐棣还不是这时代最牛叉的“公主收藏者”,最牛叉的“公主收藏者”在福建,福建有位海商收藏了十一位“宗室女”,民间称之为“十一驸马”。
唐棣是大富之人,原本周邦式凑不到这样的人身边,但最近周邦式拉上仰充,专门经营杭州至庐州的商路,同时参股赵兴的海外贸易,家财逐渐丰厚起来,也能跟富豪们说上话了。保俶塔面前的这座灯海就是他与唐棣、仰充三人赞助的,悬挂的灯千变万化,琳琅满目。
这座灯海也是唐棣的骄傲之一,原本他跟赵兴搭不上话,如今见到赵兴主动示好,他热情的邀请赵兴进入灯棚,就近观赏。
不愧是富商搭建的灯棚,富丽堂皇的令人发指,灯棚上有用五色珍珠结成网,做成的“(珍)珠子灯”,镞镂精巧的五色染成的“皮灯”,五色蜡纸糊与的旋转如飞的“戏马灯”,还有引人注目的新安产“无骨灯”。这种无骨灯制作特殊,是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烧成硬壳,去粟,则混然如玻璃球也。景物巧夺,前无其比。
宋代的花灯其实是一个政治讽刺工具,花灯上“多画人物,时寓讥笑,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赵兴浏览了几个灯上的人物,发现周邦式最近以来似乎政治立场松动,上面的讽刺话不再频频攻击旧党人物了,反而更关注于民情、风俗。倒是对朝堂上的争执不偏不依,说的让赵兴都觉得在理。
看到赵兴点头,唐棣很开心,他一声呼喊,五位夫人齐齐迎出,向赵兴行礼,这五位夫人都没有命名,唐棣按顺序给她们取名做“淑芳娴静懿”,这厮憋了一口气,娶呀娶,娶到第五名宗室女。估计宗室里也害怕了,生恐他向那个福建人学习,所以干脆赐了他一个寄禄官——修职郎,这个官是文官第三十六阶,也就是倒数第二阶。
得到修职郎官阶之后,唐棣倒是见好就收,没再继续娶下去,这个修职郎从九品,比迪功郎高一品,因这个从九品官衔,他的五名夫人倒是有了正式的官诰,所以赵兴还不敢轻易接受五名夫人的行礼,他侧过身去,恭敬的还了对方五个礼,这场景落在唐棣眼里,令他很开心。
唐棣这家伙就喜欢拿自己的老婆来捉弄别人,他是个大商人,没错,而且头上只要一个倒数第二的官阶虚衔,但他的五个老婆实在牛,她们虽没有公主的称号的,但个个有“一品夫人”的身份,每每遇到看不起他的人,唐棣就喜欢把他的五个夫人一起叫出来,向对方行礼,看不礼貌死别人。
别人常常被唐棣这种过分的礼貌弄的非常窘迫,但赵兴见过更牛叉的赵琴儿,所以他的回礼中规中矩,浑没让别人挑出毛病来。
行完礼过后,唐棣咧着嘴,咚咚的拍着圆滚滚的肚子,像擂鼓一样,他得意的眯起眼睛,说:“我听说赵兄最近进了一批海货,可惜价太高,一时半时不易出手,我听钱大人说,其中有一些绿宝石,很是值钱,赵兄,不如买些给我吧,我这五位夫人可都是花钱货,人身份放到那里,我总不能亏待了她们。”
“哦,钱大人与你关系不错嘛?”赵兴反问。
唐棣满意的看了一下他的五位夫人,答:“然也!”
“然”个屁,要不是你那五名宗室女,钱勰都不会正眼瞧你。赵兴心里直撇嘴,脸上笑着,笑的很开心。
赵兴能不笑吗,他终于逮到一个大肥羊,看着唐棣简直像看着一堆金砖,很殷勤的解释:“不错,都是中理国与白衣大食(埃及)的绿宝石,天竺工匠打磨的,十多个刻面,做工极精致。每粒宝石都宛若梨花,啧啧,简直是美丽到极致。”
周邦式好奇到极点,紧着问:“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