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再提条件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天下枭雄最新章节!
或许是杨元庆刚从战场归来,身上杀气未褪,他此时冷冰冰说出这句话,顿时使裴青松感到骨子里冒出的一股寒意,他顿时打了个寒战。
这时,门口有亲卫禀报,“启禀总管,王仁则来了。”
“请他进来!”
片刻,两名亲兵带着王仁则走了进来,王仁则上前一步,单膝跪下行礼,“王仁则参加楚王殿下!”
“王将军已经来往多次,就不必多礼了,请坐吧!”
“谢殿下!”
王仁则坐下,看了一眼裴青松,杨元庆笑了一下,给他介绍道:“这位是我的记室参军,姓裴名青松,是我信得过之人。”
“姓裴!。
王仁则恍然大悟,连忙拱手笑道:“原来是闻喜裴氏高才,失敬了。”
裴青松脸上有些不自然,勉强回一礼,他坐到一旁,将纸铺上,记录总管和重要人物的谈话,这是他的职责,对方是王世充的使者,他当然要郑重对待。
@
其实杨元庆倒有点不习惯这种会议记录,不过这样记录也有好处,时间久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他会忘记,他便没有过问裴青松的记录。
这时,杨元庆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唇角露出一丝微笑,“听说王尚书被封为郑王,可喜可贺啊!”
王仁则叹了口气,“在楚王面前我就不说那些虚伪的话了,我叔父被封为郑王,遭遇朝廷上下强烈的反对,是皇泰帝力排众议,一力坚持的结果,为了这个郑王,朝廷大臣已经三天没有上朝了,现在整个洛阳局势一片混乱,叔父只能再向楚王殿下求援。”
杨元庆喝了一口茶,他没有提援助之事,而是不紧不慢道:“我记得我说过我也支持王尚书再上一步,我的本意是希望洛阳能尽快稳定下来,使粮价能够得到平抑,使洛阳民众能够活下去但现在洛阳局势更乱,你们就没有想过,怎么才能摆脱这种混乱局面吗?”
杨元庆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支持王世充上位,使南隋结束,太原就成为隋朝唯一正统,同时,王世充上位也能稳住洛阳的混乱局面凭他的强势能将粮价打压下去。
王仁则这次来就是要谈这件事,他叔父王世充在朝廷已和卢楚等大臣视同水火,矛盾越来越尖锐,摊牌的时间要到了,关键是李密主力被宇文化及拖在彭城郡,使他无力支援洛阳,那么他们就要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夺取政权。
要想让洛阳民众支持叔父王世充登基手中就必须有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话语权但粮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么攻下李密的洛口城,但这个短时间还做不到,只有恳求杨元庆的支持。
王仁则低声道:“我这次奉叔父之命前来见总管,就是因为叔父已决定取皇泰帝而代之……”
他这句话吓得旁边裴青松浑身一抖,桌上的砚台险些打翻,他这才明白总管刚才说的再上一步是什么意思,竟然是要让王世充夺位登基,他的手剧烈的颤抖起来。
杨元庆若有所感,回头严厉地盯了他一眼,裴青松低下头,迅速稳住心神,继续记录,杨元庆这才和缓地笑道:“王将军继续说!”
王仁则咬一下嘴唇,又继续道:“夺权政权并不难,可以说易如反掌,关键是要稳住洛阳局势,现在洛阳粮价高企,令广大民众痛苦万分,只要我们能降下粮价,就能得到洛阳民众的支持,所以叔父恳请楚王殿下能借我们十万石粮食。”
“借?”
杨元庆忍不住笑了起来,“十万石粮食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攒得下来,郑王打算怎么还呢?”
“我们只要稳住朝局,就会尽快攻下洛口城,洛口城内还有数十万石粮食,那时便可以还给楚王。”
杨元庆沉思片刻道:“十万石粮食对我来说并不算多,河内郡就有,但我对你们的诚意表示怀疑,上次你们答应过将三千户军器监工匠转到河东,至今只转了五百户,你让我怎么再相信你的话。”
王仁则慌忙道:“关于工匠之事,我需要再解释一下,我叔父几次要将工匠送去河东,却被卢楚、段达等人强行阻拦,一直没有能成功,我叔父一直为此很歉疚,我们保证,只要我们控制政权,第一件事就是将履行我们的诺言,绝不会再食言。”
说到这里,王仁则这才想起,他身上还有一封信没有给杨元庆,他慌忙将信从怀中取出,呈给杨元庆,“这是叔父给楚王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杨元庆接过信打开,将王世充的信看了一遍,内容和王仁则说的差不多,语气也很恭敬,只是强调了他现在的难处,洛阳的人口已从最高时的百万人降到现在的不足五万户,约三十万人,如果再不解决粮食问题,洛阳就会沦为一座空城。
杨元庆将信收起,又问王仁则,“现在你们手中还有多少军队?”
“我们还有七万人。”
“只有七万人,可洛口城却有十万守军,你们怎么攻下它?”
王仁则恭敬地回答道:“楚王手中也不过十几万军队,而河北总兵力不下五十万,他们不也一样对楚王殿下恐惧万分吗?可见兵不在数量多,我们手中虽然只有七万人,但都是从前的隋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而洛口城的十万守军披甲者不足一半,如果拉出来会战,我们一战便可将其击溃,只是洛口城城池高大坚固,不是很好攻打,我们打算天气稍微暖和,便大举发动对洛口城的进攻。”
“好吧!我可以借粮给你们,但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条件,我想要两个人。”
此时粮食对于王世充来说,已经比什么都重要,莫说是两个人,就算是两百人、两千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答应。
王仁则连忙道:“殿下请直言!”
“这两个人,一个是卢楚,你们不准杀他,要把他完整地交给我,另一人便是皇泰帝杨侗,南隋虽灭,但北隋还在,郑王登基后,也必须把他交给我,若能答应,你们明天就可以来盟津渡运粮。”
王仁则立刻站起身,“卑职现在就赶回去,最迟明天晚上,郑王就有正式答复送来。”
“好吧!王将军一路保重。”
王仁则行一礼,转身匆匆走了,杨元庆随手把王世充的信交给裴青松,他见裴青松的神情很怪异,便淡淡道:“既然做我的经室参军,有些事情就不要太惊讶,不要有个人的想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裴青松知道总管指的是自己刚才失态之事,他默默点头,“卑职明白了。”
杨元庆又看了他一眼,缓缓道:“记室参军这个位子,至少要从政七到十年以上,因为很多事情必须要有很深的目光才能看得透,就比如说刚才说灭掉南隋让你很震惊,如果是萧珊,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但你还不懂,你年轻、没有经验,这些我都可以原谅,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你要有自知自明,你要明白自己没有从政经验,你要明白自己的幼稚,在重大问题上,你不要把自己幼稚表现出来,你记住了吗?”
杨元庆的语气很严厉,裴青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低声道:“卑职明白了,卑职不会再有任何表露。”
杨元庆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语重心长道:“对自己的人民心怀仁义,那就仁慈,对自己的敌人心怀仁义,那就叫愚蠢,你很有才智,但你没有阅历,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王仁则会不知道我攻打中潭洲吗?为什么他丝毫不提此事?你不要以为王仁则是个粗鲁的军人,他的城府要比你深得多,你希望你在今天这件事上,能够变得成熟一点。
“卑职记住了,向总管告退!”
“去吧!”
时辰已到四更时分,杨元庆着实疲惫了,他找了一床军毯给自己裹上,躺在榻上连靴子都没有脱,便沉沉睡去。
裴青松回到自己房中也躺了下来,可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杨元庆给他的警告,不要把自己的幼稚表现出来,他也觉得自己太幼稚了,作为北隋的实际统治者,杨元庆当然是希望南隋覆灭,北隋便成为隋朝的唯一继承者,但北隋又不能直接动手,让王世充替北隋动手,那就是最好不过,所以王世充才有底气来借粮,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居然还要大为震惊,裴青松就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简直太沉不住气了。
裴青松又想到了王仁则,他本来以为王仁则是个粗鲁的军人,可总管却说他很有城府,现在再回想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夺下河阳关,直接威胁到了洛口城,而且王仁则也反复提到,夺取洛口城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他们生死攸关,但他却矢口不提隋军攻打中潬洲之事,他不是不知道此事重要,只是问了也没有意义,索性就装着不知,把粮食借到手再说,此人确实沉得住气,和他相比,自己就显得太稚嫩了。
裴青松躺在榻上长吁短叹,一夜无眠。
……
或许是杨元庆刚从战场归来,身上杀气未褪,他此时冷冰冰说出这句话,顿时使裴青松感到骨子里冒出的一股寒意,他顿时打了个寒战。
这时,门口有亲卫禀报,“启禀总管,王仁则来了。”
“请他进来!”
片刻,两名亲兵带着王仁则走了进来,王仁则上前一步,单膝跪下行礼,“王仁则参加楚王殿下!”
“王将军已经来往多次,就不必多礼了,请坐吧!”
“谢殿下!”
王仁则坐下,看了一眼裴青松,杨元庆笑了一下,给他介绍道:“这位是我的记室参军,姓裴名青松,是我信得过之人。”
“姓裴!。
王仁则恍然大悟,连忙拱手笑道:“原来是闻喜裴氏高才,失敬了。”
裴青松脸上有些不自然,勉强回一礼,他坐到一旁,将纸铺上,记录总管和重要人物的谈话,这是他的职责,对方是王世充的使者,他当然要郑重对待。
@
其实杨元庆倒有点不习惯这种会议记录,不过这样记录也有好处,时间久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他会忘记,他便没有过问裴青松的记录。
这时,杨元庆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唇角露出一丝微笑,“听说王尚书被封为郑王,可喜可贺啊!”
王仁则叹了口气,“在楚王面前我就不说那些虚伪的话了,我叔父被封为郑王,遭遇朝廷上下强烈的反对,是皇泰帝力排众议,一力坚持的结果,为了这个郑王,朝廷大臣已经三天没有上朝了,现在整个洛阳局势一片混乱,叔父只能再向楚王殿下求援。”
杨元庆喝了一口茶,他没有提援助之事,而是不紧不慢道:“我记得我说过我也支持王尚书再上一步,我的本意是希望洛阳能尽快稳定下来,使粮价能够得到平抑,使洛阳民众能够活下去但现在洛阳局势更乱,你们就没有想过,怎么才能摆脱这种混乱局面吗?”
杨元庆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支持王世充上位,使南隋结束,太原就成为隋朝唯一正统,同时,王世充上位也能稳住洛阳的混乱局面凭他的强势能将粮价打压下去。
王仁则这次来就是要谈这件事,他叔父王世充在朝廷已和卢楚等大臣视同水火,矛盾越来越尖锐,摊牌的时间要到了,关键是李密主力被宇文化及拖在彭城郡,使他无力支援洛阳,那么他们就要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夺取政权。
要想让洛阳民众支持叔父王世充登基手中就必须有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话语权但粮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么攻下李密的洛口城,但这个短时间还做不到,只有恳求杨元庆的支持。
王仁则低声道:“我这次奉叔父之命前来见总管,就是因为叔父已决定取皇泰帝而代之……”
他这句话吓得旁边裴青松浑身一抖,桌上的砚台险些打翻,他这才明白总管刚才说的再上一步是什么意思,竟然是要让王世充夺位登基,他的手剧烈的颤抖起来。
杨元庆若有所感,回头严厉地盯了他一眼,裴青松低下头,迅速稳住心神,继续记录,杨元庆这才和缓地笑道:“王将军继续说!”
王仁则咬一下嘴唇,又继续道:“夺权政权并不难,可以说易如反掌,关键是要稳住洛阳局势,现在洛阳粮价高企,令广大民众痛苦万分,只要我们能降下粮价,就能得到洛阳民众的支持,所以叔父恳请楚王殿下能借我们十万石粮食。”
“借?”
杨元庆忍不住笑了起来,“十万石粮食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攒得下来,郑王打算怎么还呢?”
“我们只要稳住朝局,就会尽快攻下洛口城,洛口城内还有数十万石粮食,那时便可以还给楚王。”
杨元庆沉思片刻道:“十万石粮食对我来说并不算多,河内郡就有,但我对你们的诚意表示怀疑,上次你们答应过将三千户军器监工匠转到河东,至今只转了五百户,你让我怎么再相信你的话。”
王仁则慌忙道:“关于工匠之事,我需要再解释一下,我叔父几次要将工匠送去河东,却被卢楚、段达等人强行阻拦,一直没有能成功,我叔父一直为此很歉疚,我们保证,只要我们控制政权,第一件事就是将履行我们的诺言,绝不会再食言。”
说到这里,王仁则这才想起,他身上还有一封信没有给杨元庆,他慌忙将信从怀中取出,呈给杨元庆,“这是叔父给楚王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杨元庆接过信打开,将王世充的信看了一遍,内容和王仁则说的差不多,语气也很恭敬,只是强调了他现在的难处,洛阳的人口已从最高时的百万人降到现在的不足五万户,约三十万人,如果再不解决粮食问题,洛阳就会沦为一座空城。
杨元庆将信收起,又问王仁则,“现在你们手中还有多少军队?”
“我们还有七万人。”
“只有七万人,可洛口城却有十万守军,你们怎么攻下它?”
王仁则恭敬地回答道:“楚王手中也不过十几万军队,而河北总兵力不下五十万,他们不也一样对楚王殿下恐惧万分吗?可见兵不在数量多,我们手中虽然只有七万人,但都是从前的隋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而洛口城的十万守军披甲者不足一半,如果拉出来会战,我们一战便可将其击溃,只是洛口城城池高大坚固,不是很好攻打,我们打算天气稍微暖和,便大举发动对洛口城的进攻。”
“好吧!我可以借粮给你们,但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条件,我想要两个人。”
此时粮食对于王世充来说,已经比什么都重要,莫说是两个人,就算是两百人、两千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答应。
王仁则连忙道:“殿下请直言!”
“这两个人,一个是卢楚,你们不准杀他,要把他完整地交给我,另一人便是皇泰帝杨侗,南隋虽灭,但北隋还在,郑王登基后,也必须把他交给我,若能答应,你们明天就可以来盟津渡运粮。”
王仁则立刻站起身,“卑职现在就赶回去,最迟明天晚上,郑王就有正式答复送来。”
“好吧!王将军一路保重。”
王仁则行一礼,转身匆匆走了,杨元庆随手把王世充的信交给裴青松,他见裴青松的神情很怪异,便淡淡道:“既然做我的经室参军,有些事情就不要太惊讶,不要有个人的想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裴青松知道总管指的是自己刚才失态之事,他默默点头,“卑职明白了。”
杨元庆又看了他一眼,缓缓道:“记室参军这个位子,至少要从政七到十年以上,因为很多事情必须要有很深的目光才能看得透,就比如说刚才说灭掉南隋让你很震惊,如果是萧珊,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但你还不懂,你年轻、没有经验,这些我都可以原谅,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你要有自知自明,你要明白自己没有从政经验,你要明白自己的幼稚,在重大问题上,你不要把自己幼稚表现出来,你记住了吗?”
杨元庆的语气很严厉,裴青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低声道:“卑职明白了,卑职不会再有任何表露。”
杨元庆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语重心长道:“对自己的人民心怀仁义,那就仁慈,对自己的敌人心怀仁义,那就叫愚蠢,你很有才智,但你没有阅历,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王仁则会不知道我攻打中潭洲吗?为什么他丝毫不提此事?你不要以为王仁则是个粗鲁的军人,他的城府要比你深得多,你希望你在今天这件事上,能够变得成熟一点。
“卑职记住了,向总管告退!”
“去吧!”
时辰已到四更时分,杨元庆着实疲惫了,他找了一床军毯给自己裹上,躺在榻上连靴子都没有脱,便沉沉睡去。
裴青松回到自己房中也躺了下来,可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杨元庆给他的警告,不要把自己的幼稚表现出来,他也觉得自己太幼稚了,作为北隋的实际统治者,杨元庆当然是希望南隋覆灭,北隋便成为隋朝的唯一继承者,但北隋又不能直接动手,让王世充替北隋动手,那就是最好不过,所以王世充才有底气来借粮,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居然还要大为震惊,裴青松就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简直太沉不住气了。
裴青松又想到了王仁则,他本来以为王仁则是个粗鲁的军人,可总管却说他很有城府,现在再回想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夺下河阳关,直接威胁到了洛口城,而且王仁则也反复提到,夺取洛口城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他们生死攸关,但他却矢口不提隋军攻打中潬洲之事,他不是不知道此事重要,只是问了也没有意义,索性就装着不知,把粮食借到手再说,此人确实沉得住气,和他相比,自己就显得太稚嫩了。
裴青松躺在榻上长吁短叹,一夜无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