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管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重生农家幺妹最新章节!
宁婉在驴背上吃了两个大包子,又歇了一会儿,才觉得用掉了的力气慢慢回来了,便从毛驴上跳下来,“爹,你骑一会儿吧。”
爹又不舍,“我是大人,恐怕把毛驴压坏了。”
宁婉便笑,“爹没见过骑毛驴的人吗?谢大夫出门时骑的不就是驴?正与我家的这头差不多。”
马驿镇上时常能看到有人骑毛驴,反倒是养马养骡子的人家少。马和骡子自然好,可是价格贵,又不好养,还是小毛驴最适合寻常人家。
就像宁婉新买的这头小毛驴,身材不高,大大的脑袋,长长的耳朵,灰色的皮毛,走起路来稳稳的,不急也不躁,虽然不能像马和骡子那样飞跑,但却能背许多东西,驮个人也平常。
宁梁听了也笑,便坐到了毛驴背上,他个子高,两条长腿差一点垂到地上,先是绷着身子不自在,慢慢才放松下来,然后就觉出舒服极了,“这毛驴真好!”
原来骑毛驴还有一件好处,那就是毛驴是极温顺的牲畜,不必专门学就可以骑,况且毛驴长于走山路,三家村正在山里。
爹骑了一小会儿毛驴,既是心疼女儿,也心疼毛驴,又下了驴,让宁婉上去,“还是你骑吧,爹不累呢。”
父女二人就这样轮流骑着毛驴,一直到深夜里才回了家。
娘和二姐原已经睡下了,现在听了声音起来,却问:“你们怎么没有在姑姐家或贤儿家里住上一夜再回来呢?”
原来宁婉的姑姑嫁到了虎台县郊的梨树村,因那里田地肥沃,日子富足,便也为宁贤说了梨树村的亲事,因此眼下姑侄两人离虎台县很近,当初宁梁和宁婉出门时便说如果太晚了可能会去梨树村借住一晚,明日再回家的。
宁梁就道:“我们到了虎台县事事都还顺利,又买了许多东西,急着回来,就不想再绕到梨树村了。”说着却不进屋,打着灯笼先到菜园里拨了几棵菜,又去捧了几捧高粱米糠放到槽子里喂驴。
于氏看到小毛驴,“这是向谁借的?可要赶紧还回去,别在家里喂不好掉了膘。”
宁梁打理好小毛驴,拉着于氏进屋,“我来跟你说吧。”
宁婉听了悄悄笑了,就让爹给娘讲道理吧,她实在太困了,随便洗了洗脸就倒在炕上,就连宁清问她话也没来得及回答就睡着了。
第二天宁婉起来时天早已经大亮,爹也不过刚起来,宁清已经将剩下的几个肉包子热了,煮了高梁米粥,又把鱼烧好,大家围桌吃饭。娘尝了鱼就说:“清儿的茶饭做得很有模样了,这鱼味特别香。”
宁清得了赞扬,也是得意,“我从那肉上切下来几片放在鱼汤里,所以这鱼就吃着香了。”又向宁婉笑道:“你们买的那块肉真肥,一定能熬许多油,等吃了早饭就熬出来。”
在三家村,肉是越肥越好,因为肥肉能熬大油。平日里农家没有肉,若是在菜里加上一勺猪油,味道就香多了,故而猪大油是好东西。
爹就笑道:“虎台县里的肉都比马驿镇贵上两成呢,这块肉足有十斤!用了二百四十个钱!”
“可真贵!”于氏就叹,若是平时她一定要再唠叨几句责备丈夫和女儿不该花这么多钱买肉,但昨晚丈夫给自己算了帐,从今后家里做起山货生意,便不用只从土里刨食,驴已经买了,更不必说十斤肉了,因此便将所有的埋怨都消了,却笑道:“一会儿就熬了油,油渣包些包子吃,不比买的肉馅的包子差!”
其实若是有钱,谁又非要俭省再俭省,连吃都舍不得呢。
吃了比平日迟很多的早饭,于氏就张罗着熬猪油了,近些时候她的身子越发健旺,因此时不时地会下厨,眼下十斤肉的大事,她更不能放心全交给两个女儿,因此尽管宁婉一再拦着,她还是抚着肚子看着宁清和宁婉切肉熬油。
将肥猪肉剔下,切成厚厚的大片,这时先在锅里加一碗水,再将肉片放入,不停地翻动,小火慢慢地熬着。这是一个细致的活儿,不能急,免得将油熬糊了,油渣也不能吃了,那才是浪费呢。
大锅烧开了,肥肉片发出滋滋地响声,慢慢变黄变小了,而肉里面的油便熬了出来,散发了浓郁的香气。过了大半个时辰,看着肥肉片都变成了小小的油渣,半锅油在不断的沸腾着,娘便让宁清拿着笊篱将油渣捞出来,又让宁婉放进锅中一把小葱、一把花椒,一勺盐,待炸得透了就停了火。
待油再凉些却没有凝固时,便用大勺盛到专门放猪油的坛子里,这油再凉一凉就变成雪白细腻的油脂,吃的时候用勺子挖出来就可以了,不但方便,还能保存很久,就是放上好几年也不会坏。
宁婉还知道做一些高档的点心,还必须用几年的陈猪油才好,飘香居的点心用的就是两年以上的猪油,因此味道特别香淳。而京城里最有名的兰香斋点心铺子里最好的几样点心,都是用二十年以上的猪油做的,宁婉尝过兰香斋的酥皮藤萝饼,那香甜的滋味竟无法形容,更难得的是从京城带到虎台县用了两个月,而她又存放了几个月才吃完,一点也不曾走味变坏。
那么等有了时间自己也做些小点心?爹和娘都是爱吃的,当然宁婉自己也喜欢吃。正想着,又听外面有人喊,“卖小鸡的来了!”
这一天宁家便没有断了来人,先是大家都来看驴,这是三家村的第一个牲畜,不可能不引起大家的好奇。不过多是男人们,只在院子里说话看看就走了,又有女人进来说说话,看到宁家熬这么多的猪油个个惊叹,娘说着客气的话,又让宁清自油锅里给跟着来的孩子们每人捞了一块油渣吃了。
除了三老太太和拴儿那样的奇葩,别人家倒都不好意思太过的,因此倒也没有费多少油渣,眼下娘听了有卖小鸡的,赶紧吩咐宁清和宁婉将猪油和油渣都收起来,自己回屋里拿了钱,又提了个篮子跑了出去。宁婉不放心,向宁清道:“二姐,你收东西吧,我去陪娘。”赶紧追了出去。
三家村里平日各家多是自己孵小鸡的,俗声抱窝,选一只下蛋的母鸡,铺干草做一个窝,在窝里放上十几个鸡蛋,母鸡便整在趴在窝里不出来,就连吃喝都要送到窝前,过上二十一天,就能孵出小鸡来。
但是也有的人家直接买外面卖的小鸡,两文钱一只,十分省事,不必担心抱窝失败孵不出小鸡。今年三家村里早没有一只母鸡了,因此大家都要买小鸡,像娘这样会过日子的人,早就盼着来卖小鸡的人,将家里的鸡窝重新养上鸡呢。
现在娘急着出去,为的就是早些挑小鸡。买小鸡是很有学问的,首先要挑健壮的小鸡,因为小鸡并不容易养大,总有许多会在养着的时候陆续死掉,真正能养成大鸡的不过一半。再就是每家都想多挑些母鸡,少挑些公鸡。因为公鸡有一只打鸣就够用了,至于母鸡却是可以下蛋的。
宁婉不得不佩服娘,她挺着大肚子竟比自己还要快的跑到了村头的那几株大榆树下面,眼下已经钻到了人群中挑起了小鸡。
卖小鸡的用一个大大的扁扁的罩笼挑来两笼小鸡,这种罩笼应该是专门运送小鸡用的,五尺宽的笼子只有半尺来高,里面的小鸡一个挨着一个,叽叽喳喳地叫着,正是刚孵出一两天的小鸡。
娘将看中的小鸡提起脚倒过来,看小鸡的头是不是仰起来,如果仰起来的就是公鸡,反之就是母鸡,就这样挑了三十只小鸡放在篮子里,要拿钱给卖小鸡的,却又嘟囔着说:“今年小鸡太贵了,竟然五个钱一个!”
宁婉在一旁小声说:“娘,我们家再多买些小□□,就是公鸡多点也没关系,养大了正好你坐月子可以吃,还有大姐,比你还要早生,到时候家里也要送几只鸡过去的。”
坐月子自然要喝鸡汤的,当然老母鸡最好,但是没有老母鸡的时候,小鸡也很好,尤其是小公鸡的味道特别的鲜美。于氏倒不去想公鸡好吃的事,而是也觉得为了孩子鸡还是要吃的。就比如现在,她已经快四十了,这一胎先前也是十分地惊险,但是几个月好吃好喝地养下来,竟觉得身子比年青时怀三个女儿时都好,是以为了肚子里的这个,还是要多买几只鸡。
于氏便又挑了三十只鸡,再要数钱,带的钱却不够了,宁婉便拦住她,“娘,我来!”说着拿出三百个钱给了卖小鸡的,又让他饶了两只小鸡。
宁婉挎着篮子跟娘一起向家里走,娘就说:“等到了家我把钱给你,你的自己留着。”
未出嫁的女儿虽然算是家里人,但是若是挣了钱通常都是自己攒着的,也算是小小的私房,将来出嫁时也可以带到夫家。宁清便是这样,因此于氏早就想了,宁婉得了卢家的东西也好,将来做生意挣了钱也好,都是宁婉一个人的。
宁婉却不这样想,笑着挽着娘的手一同向回走,“我的还不是家里的,我们都是一家人,还分什么你我。”却又道:“但是生意还是要我做主,帐也由我管着。”
于氏就笑,“都听你的!”
宁婉在驴背上吃了两个大包子,又歇了一会儿,才觉得用掉了的力气慢慢回来了,便从毛驴上跳下来,“爹,你骑一会儿吧。”
爹又不舍,“我是大人,恐怕把毛驴压坏了。”
宁婉便笑,“爹没见过骑毛驴的人吗?谢大夫出门时骑的不就是驴?正与我家的这头差不多。”
马驿镇上时常能看到有人骑毛驴,反倒是养马养骡子的人家少。马和骡子自然好,可是价格贵,又不好养,还是小毛驴最适合寻常人家。
就像宁婉新买的这头小毛驴,身材不高,大大的脑袋,长长的耳朵,灰色的皮毛,走起路来稳稳的,不急也不躁,虽然不能像马和骡子那样飞跑,但却能背许多东西,驮个人也平常。
宁梁听了也笑,便坐到了毛驴背上,他个子高,两条长腿差一点垂到地上,先是绷着身子不自在,慢慢才放松下来,然后就觉出舒服极了,“这毛驴真好!”
原来骑毛驴还有一件好处,那就是毛驴是极温顺的牲畜,不必专门学就可以骑,况且毛驴长于走山路,三家村正在山里。
爹骑了一小会儿毛驴,既是心疼女儿,也心疼毛驴,又下了驴,让宁婉上去,“还是你骑吧,爹不累呢。”
父女二人就这样轮流骑着毛驴,一直到深夜里才回了家。
娘和二姐原已经睡下了,现在听了声音起来,却问:“你们怎么没有在姑姐家或贤儿家里住上一夜再回来呢?”
原来宁婉的姑姑嫁到了虎台县郊的梨树村,因那里田地肥沃,日子富足,便也为宁贤说了梨树村的亲事,因此眼下姑侄两人离虎台县很近,当初宁梁和宁婉出门时便说如果太晚了可能会去梨树村借住一晚,明日再回家的。
宁梁就道:“我们到了虎台县事事都还顺利,又买了许多东西,急着回来,就不想再绕到梨树村了。”说着却不进屋,打着灯笼先到菜园里拨了几棵菜,又去捧了几捧高粱米糠放到槽子里喂驴。
于氏看到小毛驴,“这是向谁借的?可要赶紧还回去,别在家里喂不好掉了膘。”
宁梁打理好小毛驴,拉着于氏进屋,“我来跟你说吧。”
宁婉听了悄悄笑了,就让爹给娘讲道理吧,她实在太困了,随便洗了洗脸就倒在炕上,就连宁清问她话也没来得及回答就睡着了。
第二天宁婉起来时天早已经大亮,爹也不过刚起来,宁清已经将剩下的几个肉包子热了,煮了高梁米粥,又把鱼烧好,大家围桌吃饭。娘尝了鱼就说:“清儿的茶饭做得很有模样了,这鱼味特别香。”
宁清得了赞扬,也是得意,“我从那肉上切下来几片放在鱼汤里,所以这鱼就吃着香了。”又向宁婉笑道:“你们买的那块肉真肥,一定能熬许多油,等吃了早饭就熬出来。”
在三家村,肉是越肥越好,因为肥肉能熬大油。平日里农家没有肉,若是在菜里加上一勺猪油,味道就香多了,故而猪大油是好东西。
爹就笑道:“虎台县里的肉都比马驿镇贵上两成呢,这块肉足有十斤!用了二百四十个钱!”
“可真贵!”于氏就叹,若是平时她一定要再唠叨几句责备丈夫和女儿不该花这么多钱买肉,但昨晚丈夫给自己算了帐,从今后家里做起山货生意,便不用只从土里刨食,驴已经买了,更不必说十斤肉了,因此便将所有的埋怨都消了,却笑道:“一会儿就熬了油,油渣包些包子吃,不比买的肉馅的包子差!”
其实若是有钱,谁又非要俭省再俭省,连吃都舍不得呢。
吃了比平日迟很多的早饭,于氏就张罗着熬猪油了,近些时候她的身子越发健旺,因此时不时地会下厨,眼下十斤肉的大事,她更不能放心全交给两个女儿,因此尽管宁婉一再拦着,她还是抚着肚子看着宁清和宁婉切肉熬油。
将肥猪肉剔下,切成厚厚的大片,这时先在锅里加一碗水,再将肉片放入,不停地翻动,小火慢慢地熬着。这是一个细致的活儿,不能急,免得将油熬糊了,油渣也不能吃了,那才是浪费呢。
大锅烧开了,肥肉片发出滋滋地响声,慢慢变黄变小了,而肉里面的油便熬了出来,散发了浓郁的香气。过了大半个时辰,看着肥肉片都变成了小小的油渣,半锅油在不断的沸腾着,娘便让宁清拿着笊篱将油渣捞出来,又让宁婉放进锅中一把小葱、一把花椒,一勺盐,待炸得透了就停了火。
待油再凉些却没有凝固时,便用大勺盛到专门放猪油的坛子里,这油再凉一凉就变成雪白细腻的油脂,吃的时候用勺子挖出来就可以了,不但方便,还能保存很久,就是放上好几年也不会坏。
宁婉还知道做一些高档的点心,还必须用几年的陈猪油才好,飘香居的点心用的就是两年以上的猪油,因此味道特别香淳。而京城里最有名的兰香斋点心铺子里最好的几样点心,都是用二十年以上的猪油做的,宁婉尝过兰香斋的酥皮藤萝饼,那香甜的滋味竟无法形容,更难得的是从京城带到虎台县用了两个月,而她又存放了几个月才吃完,一点也不曾走味变坏。
那么等有了时间自己也做些小点心?爹和娘都是爱吃的,当然宁婉自己也喜欢吃。正想着,又听外面有人喊,“卖小鸡的来了!”
这一天宁家便没有断了来人,先是大家都来看驴,这是三家村的第一个牲畜,不可能不引起大家的好奇。不过多是男人们,只在院子里说话看看就走了,又有女人进来说说话,看到宁家熬这么多的猪油个个惊叹,娘说着客气的话,又让宁清自油锅里给跟着来的孩子们每人捞了一块油渣吃了。
除了三老太太和拴儿那样的奇葩,别人家倒都不好意思太过的,因此倒也没有费多少油渣,眼下娘听了有卖小鸡的,赶紧吩咐宁清和宁婉将猪油和油渣都收起来,自己回屋里拿了钱,又提了个篮子跑了出去。宁婉不放心,向宁清道:“二姐,你收东西吧,我去陪娘。”赶紧追了出去。
三家村里平日各家多是自己孵小鸡的,俗声抱窝,选一只下蛋的母鸡,铺干草做一个窝,在窝里放上十几个鸡蛋,母鸡便整在趴在窝里不出来,就连吃喝都要送到窝前,过上二十一天,就能孵出小鸡来。
但是也有的人家直接买外面卖的小鸡,两文钱一只,十分省事,不必担心抱窝失败孵不出小鸡。今年三家村里早没有一只母鸡了,因此大家都要买小鸡,像娘这样会过日子的人,早就盼着来卖小鸡的人,将家里的鸡窝重新养上鸡呢。
现在娘急着出去,为的就是早些挑小鸡。买小鸡是很有学问的,首先要挑健壮的小鸡,因为小鸡并不容易养大,总有许多会在养着的时候陆续死掉,真正能养成大鸡的不过一半。再就是每家都想多挑些母鸡,少挑些公鸡。因为公鸡有一只打鸣就够用了,至于母鸡却是可以下蛋的。
宁婉不得不佩服娘,她挺着大肚子竟比自己还要快的跑到了村头的那几株大榆树下面,眼下已经钻到了人群中挑起了小鸡。
卖小鸡的用一个大大的扁扁的罩笼挑来两笼小鸡,这种罩笼应该是专门运送小鸡用的,五尺宽的笼子只有半尺来高,里面的小鸡一个挨着一个,叽叽喳喳地叫着,正是刚孵出一两天的小鸡。
娘将看中的小鸡提起脚倒过来,看小鸡的头是不是仰起来,如果仰起来的就是公鸡,反之就是母鸡,就这样挑了三十只小鸡放在篮子里,要拿钱给卖小鸡的,却又嘟囔着说:“今年小鸡太贵了,竟然五个钱一个!”
宁婉在一旁小声说:“娘,我们家再多买些小□□,就是公鸡多点也没关系,养大了正好你坐月子可以吃,还有大姐,比你还要早生,到时候家里也要送几只鸡过去的。”
坐月子自然要喝鸡汤的,当然老母鸡最好,但是没有老母鸡的时候,小鸡也很好,尤其是小公鸡的味道特别的鲜美。于氏倒不去想公鸡好吃的事,而是也觉得为了孩子鸡还是要吃的。就比如现在,她已经快四十了,这一胎先前也是十分地惊险,但是几个月好吃好喝地养下来,竟觉得身子比年青时怀三个女儿时都好,是以为了肚子里的这个,还是要多买几只鸡。
于氏便又挑了三十只鸡,再要数钱,带的钱却不够了,宁婉便拦住她,“娘,我来!”说着拿出三百个钱给了卖小鸡的,又让他饶了两只小鸡。
宁婉挎着篮子跟娘一起向家里走,娘就说:“等到了家我把钱给你,你的自己留着。”
未出嫁的女儿虽然算是家里人,但是若是挣了钱通常都是自己攒着的,也算是小小的私房,将来出嫁时也可以带到夫家。宁清便是这样,因此于氏早就想了,宁婉得了卢家的东西也好,将来做生意挣了钱也好,都是宁婉一个人的。
宁婉却不这样想,笑着挽着娘的手一同向回走,“我的还不是家里的,我们都是一家人,还分什么你我。”却又道:“但是生意还是要我做主,帐也由我管着。”
于氏就笑,“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