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三个世界15
推荐阅读:起点文男主是我爸、七根凶简、旧爱无处可逃、我的鬼尸新娘、闺秘、民间山野怪谈、末世游戏降临,我提前氪金十亿!、不良笔探、青菲舰、网游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病弱白月光(快穿)最新章节!
正月朔日, 乃一岁年序, 谓之元旦。
家家户户,爆竹连连,饮屠苏酒, 多食素饼。所谓素饼, 即长寿面。
这一日,无论贫富, 游玩不绝, 家家饮酒宴会, 笑语喧哗。
皇宫之中亦是欢声笑语,早在前几天,宫中的宦者连同宫女们都点起了宫灯,换起了发放的新衣, 面上皆是带着笑意。
只是这欢喜向来并不长久。
不过一夜过去,宫中便恢复了冷淡。
只因昨夜家宴过后, 四皇子之母, 宫中盛宠的贵妃柳氏少见的被帝王所斥责,帝王之威严, 让宫中上上下下人人自危,不敢犯下任何过错, 生怕触怒帝王或是宫妃。
帝王居住的承恩殿内, 永平帝高居上座,看着前朝传过来的奏章,看到一处, 惶然一笑。
接着他放下奏章,靠在座椅上,出声道:“裕德,你说说,朕这个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
身旁侍奉多年的侍者裕德,听闻此话,不敢随意出声,只静静居于一旁。
“为帝,受人所拘束。”永平帝起身,看着寝宫大殿,叹息道:“他们一个个都要朕立太子,说是国体大事,当立长立嫡,若是当年萱娘生了个儿子,怕就没这番争端了。”
裕德不敢出声,萱娘是当朝皇后高氏小名,高皇后是曾经支持永平帝继位的郑太后所选定,帝王虽不喜皇后高氏,但颇为敬重。
裕德知道一直以来,帝王都属意贵妃柳氏之子,又顾忌生母苏太后,苏太后对柳妃这个迷惑自己儿子,让自己儿子饱受朝中大臣指责,变得不再听自己话的女人很是不喜,早在几年前就直接对帝王明言,如若立四皇子,当起争端,难服众人心。
至于郑太后则是文宗之生母,且曾为皇后,也是当初决定拥立永平帝继位的关键人物,郑太后虽然未有任何意见,未曾和任何人说过当立谁为太子,但当年文宗去时无子,有二弟,一为淮王,一为宁王,因淮王早死,唯有一子,朝中大臣本有属意颇有贤德之名的宁王,但郑太后强烈要求按长幼顺序追立淮王,又立当时身为淮王之子,被封为安郡王的永平帝继承父亲的皇位。
郑太后如此拥立正统,加之其他因素,前些年永平帝丝毫不敢立柳贵妃之子为皇太子。
拖到如今,虽郑太后前些年已去世,但永平帝依然不愿早早做下决断。
既无嫡子,当立长子。
但永平帝颇不喜皇长子楚宴,一拖再拖。
立嫡立长之事,足足争论了五六年,直到如今,朝中渐渐分为三派,一派是坚持立长子楚宴的浙党,一派则是坚持贤德有为,能者居之的洛党,最后一派则是揣摩上意,颇想拥立四皇子的吴党,但近些年以来,浙党一直占据上风,朝中抱着守成,行祖宗之法,立长立嫡,求得一个朝政稳定的大臣数不胜数。
洛党式微,吴党因为亲近柳贵妃,更是被浙党吴党共同鄙之,不愿与之来往。
朝中如今复杂的党派之争也有不少原因来自于十五年前新党旧党之争。
二十三年前,永平帝初登帝王之位时,年不过十八,年号本定为元泰,后永平帝虽年轻,却有大志,在元泰三年初,与当朝宰辅范纯行新法,改革鸣新,可惜新法施行不过四年,便引起轰然大波,争端不断。
朝中新党旧党之争渐起,范纯为首的力求改革派被称为新党,强烈要求废除新法的一派被称为旧党。
最后,因为部分新法引起不少民愤,宫中两朝太后相劝,帝王终是在元泰七年秋废除新法,范纯罢相,知远在南部的灵州,再未回京。
元泰八年末,朝野之争终是安定,新党众人多被贬谪,旧党势大,旧党之首入政堂,为宰相,如同副相的参知政事亦是旧党中人,看似一切政治风波都已平息,但朝中已然留下了不少隐患。
如今浙党洛党之分,不过是延续当年的新党旧党之分,浙洛吴是三党之首的籍贯之地,此时党派之争已然不用曾经的新旧二词,而且因为曾经元泰新政时的争执,以及贬谪打击,两党皆是损失惨重,况且新旧二党多是理念之争,也是一心为国,因此这些年来,虽浙党势大,但浙党之首也有几番仁者之心,并未过分追究旧党。
浙党之首为当朝宰相同平章事于真,洛党之首当为副宰参知政事温如成,亦是同科进士及第出身,互相交好,两党虽有争端,但并不大,且互相多有谅解。
自元泰新政后,朝廷上下,包括帝王,多已失去了锐新之风,力求持稳。
甚至连年号也在元泰八年末,改成了永平,其间涵义显而易见。
但仍有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国家存亡,力求通变,但朝野之中,包括帝王,皆是失了再试一次的魄力。
因此,太子之位,未来的新君人选,成了朝野之中大臣犹为重视的事情。
……
正月初十,立春时节,京城府僚用鞭打春牛,称之鞭春,意为迎新。
左右百姓于府前□□牛,食春饼,送春盘。
那一日,何安居于庙宇,和萧灵隐,沈飞二人一起吃了顿晚饭。
夜间,三人不知不觉就从古今之事谈到元宵佳节。
沈飞兴致勃勃,问道:“子瑜,铭章君,你们二人是否会去游元宵灯会,我特想去看看京城的灯会,去见识见识京城的灯山,我听闻帝王也会在宫前御楼观灯饮宴。据我大哥说那灯山点燃之后,万灯齐明金碧相射,锦绣光辉,颇为壮观。”
“含山君,苏灯灯火天下知,京城灯会……”萧子瑜咳了一声,神色带着几分迷茫,只听得他缓缓道,“神似苏州之风,只不过灯会更加繁盛,毕竟天子脚下。”
萧子瑜又淡淡一笑,只是这笑意倒是有几分苍白,失了神采,多了抑郁。
这一年的灯会,他也是去过的,只是那时候他并没有任何陪同人员。
那一夜,他独自一人走在繁华的灯火之中,看市中人流涌动,因猜灯谜之事,遇到他未来所支持的三皇子,两人结识,并且相谈甚欢。
谁曾想过当年壮志凌云,到后来竟是……
至于苏灯之风采,他亦是见识过的。
那一年,他外放知苏州,元宵灯会,见识了那名冠天下的苏州五色琉璃灯,那灯上绘花鸟人物,精致细巧,无所不包;那一日,他站在阁楼上,看着围在身边皆是言笑晏晏的诸位官员,望着这看似太平美满的盛世,既笑又哀。
那时他年已三十余岁,因和登基为帝被称为元兴帝的三皇子,隔阂渐深,君臣之间,渐离渐远,对于朝中政事,他更是心灰意冷,加之被人弹劾,他便自请外放,罢相出京,寄情于山水之间,吟诗作画,放浪形骸了好一阵子。
他本以为这一生也许便这样了,但他还是放不下。
那一年年底,北地河间饥荒,青州边境作乱。
初他听说因无粮食,河间之民,奔走逃溃,衣衫褴褛,饿死冻死不知道多少人。
后他听闻青州边境,守城士兵三千余人因缺失粮草,又遇边寨之民围攻,竟是活活饿死半数。更可恨,那守城之官,为了掩饰失败,粉饰战功,所诛杀贼寇之人头竟是大晋边境之民,灭村灭寨,可恨如斯。
身为大晋之官,却灭大晋之民。
他在苏州官府内闻之,一夜未眠。
第二天清早,他便写了一封谏书,送往京城,直达朝中,却被置之不理。
从此,他一改往日颓唐,在苏州的三年里,致力于水利交通,闲时研究百家兵事。
他在等,等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幸,这机会来的很快,他也等到了。
“子瑜兄说的即是,灯会年年有,我从小到大,见苏州灯火,早已烦闷,只是京城风物,平惹我相思,不去上一趟,我自是觉得少了几番滋味。你们二人可愿与我一同前往。”
何安便直言道:“我恐是抽不出时间。”
沈飞闻之,心下一叹,又问道:“那子瑜兄呢?”
萧子瑜微微沉思了片刻,也道:“怕是误了含山君,应试之日将近,许是要多加钻研,愚不敢过分懈怠。待科举一过,愚定邀君好好游玩京城。”
“知道了,知道了。”沈飞先低头叹了口气,忽而又转而一笑戏谑道,“我看子瑜定是要留下为铭章君做个伴,都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你们两个可真是羡煞愚。”
“竟说些大胡话。”萧子瑜何安二人一听闻,竟是同时说了一句相同话。
说完皆是一愣,互看了对方一眼,转而默不作声。
沈飞见之,嗤嗤一笑:“如今,我可是见得你们二人口是心非之举。你们两个,我看是上天注定的缘分,能互相引以为知己,真是人生一大美事。不像我,只能独守空房了。”
萧子瑜想治治眼前这个平生惯爱开玩笑的老友,便佯怒道:“含山君怎就独独漏了自己?难不成君觉得我二人不值得与你为友?”
他既曾掌握朝野数十年,威仪甚大,又善遮掩仪态。与身旁人相处已是拘了不少性格,如今脸色一凉,神情肃然,倒是和那冷面阎王没什么两样。
沈飞第一次见萧子瑜这番凝然姿态,吓了一跳,思及自己,也觉得自己过分了,连忙起身致歉说道:“都是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说这些胡话,也是我从前放荡惯了,子瑜兄,万万不要与愚计较,愚自然是将你们二人视为愚之至交好友,我这人,平生就是太爱戏谑,家中人也多说我,我,我,我就是没改过来……”
沈飞低着头,忙着辩解,自是不知萧子瑜脸上带着笑意,何安在一旁却是看的忍不住开怀一笑。
沈飞反应过来,悄悄抬头,望得萧子瑜笑若春风,哪有之前的冷凝肃然,想骂几句,又硬压了下来,转而坐了下来,叹了口气,有些别扭道:“我倒不知道子瑜兄居然能这般……”
说到这里,他有些说不出口,呐呐道:“能这般骗人。”
萧子瑜心下想,含山,你以前戏谑我多次,起初我是不愿意和你计较,后来你越发猖狂,我这才把你这祸从口出的毛病治好了大半,如今我若不好好说你,恐怕没过多久,你就要把我编排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含山君是一派赤子之心。”何安坐在一头,笑叹道。
“我看他就是糊涂惯了……”萧子瑜想到那些事情,便也叹了口气。
编排他也就算了,竟然还敢编排帝王家事,而且还不好好遮掩一番,弄得世人皆知。
临死之前还不曾悔改,只道自己没说了个够,萧子瑜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只是,他的死究竟还是和自己有些关系,自己是害了这人。
“不说了,不说了,都是我一个人妄言妄语,做不得真,我们还是接着说元宵吧。”沈飞转开话题,又说道,“说道我们苏州的灯,朱家灯烛当为苏州第一。”
沈飞笑了笑,又道:“有一年,我路过他们家,被他家门前的灯火迷得不愿离开半步。我母要带我回去,我不肯,极尽撒泼玩闹,家中众人都奈何不了我,还是我大哥聪明机智,拿那街道上我最爱吃的糖糕,这才把我带回了家。”
“含山君每每念及家人,都让我不由得感叹。”何安在一旁出声道。
萧子瑜并未出声,他越发地沉默了。
他不过幼年,父母便因兵乱而去,从未享受过这番家中团圆之乐趣。
在他人生之中,唯有祖父对他欣赏,恩师如同严父,对他叮嘱不断,关心他的学业,但到底还是少了几分亲近疼爱。
虽有朋友,至交,但毫无疑问,他是孤独的,孤独的存于这世间,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坚持,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就算有人与他站在一起,或是站在他身后,支持他,听从他,但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从未视之于人。
那种莫名奇妙的隔阂感,胆大妄为的做法,让他于世不容。
何安察觉到身旁人的失落,便将话题慢慢转到历史言谈之中,向沈飞问些前朝旧事。
沈飞自幼受名师教导,且好收集古籍,读过不少孤本以及近些年来新出的书,言谈多有新意,何安也愿意了解他的想法,解决自己这些时间读书时产生的疑惑。
待沈飞离去,何安看向依旧坐在一角,眉间带着愁绪的那人。
何安也不说话,只是静静陪坐在他身旁。
“我幼年时,未曾和父母有过过多的相处,我只记得父母离家的那一天,是带着笑意走的。因路途远,又是边境,我年纪尚小,又生着病,不能长途跋涉,父亲便将我托付给大伯家照料,待过一两年,再接我去。”
“只是,没想到,这一去竟是再也没有回来。”
身旁这人言辞颇为冷静,仅仅只是陈述的语气,何安心下忽的一动。
“从那以后,我便立志读书……后来,又遇到恩师,收我为弟子,多加照料。”
“如果我说,我也未曾享受过自己父母之疼爱,你可信?”何安低头,轻声一叹。
夜间风起,月色渐高。
“其实……”萧子瑜转头,望向身边人,看着他安静宁和,波澜不惊,却平生出几分若有若无愁绪的侧脸,这个人真不像曾经那个仅仅见过一面的皇子。
雅虽雅,柔虽柔,到底还是多了几丝清朗肃然,飘飘乎如林间清风,既抓不住也摸不着,让人捉摸不透,不敢轻易而待也。
“我觉得,你不像他。”
“我不像谁?”何安笑了,站起身,只留给他一个背影。
“你也不像他。”
萧子瑜听到这句话,也无可奈何笑了笑。
“我之心愿,和他并不一样。你更喜他,我亦是不意外。”
看着面前这人清瘦的背影,萧子瑜低低叹了口气,又道:“我此生唯一所求,我想你应当知晓。而你……”
这人心中究竟如何想的,萧子瑜依旧是带着几分迷茫。
这样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他想做到的吗?
但他知道,除这人以外,再无更好的选择。
一开始他只是颇不在意,漫不经心的看,如今他却是想要这人心中真正的答复。
他从没想过,竟会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心中所想。
这样一个人,不得不让他心生忐忑,为之忧愁。
“你说,我又该怎么办?”何安并未转身,只淡淡回答道。
作者有话要说:迟来的更新,最近有点忙,好好理了一下大纲,把前面修改了一下,这个世界唉,不知道怎么说了,希望能写出自己想要的结局吧
正月朔日, 乃一岁年序, 谓之元旦。
家家户户,爆竹连连,饮屠苏酒, 多食素饼。所谓素饼, 即长寿面。
这一日,无论贫富, 游玩不绝, 家家饮酒宴会, 笑语喧哗。
皇宫之中亦是欢声笑语,早在前几天,宫中的宦者连同宫女们都点起了宫灯,换起了发放的新衣, 面上皆是带着笑意。
只是这欢喜向来并不长久。
不过一夜过去,宫中便恢复了冷淡。
只因昨夜家宴过后, 四皇子之母, 宫中盛宠的贵妃柳氏少见的被帝王所斥责,帝王之威严, 让宫中上上下下人人自危,不敢犯下任何过错, 生怕触怒帝王或是宫妃。
帝王居住的承恩殿内, 永平帝高居上座,看着前朝传过来的奏章,看到一处, 惶然一笑。
接着他放下奏章,靠在座椅上,出声道:“裕德,你说说,朕这个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
身旁侍奉多年的侍者裕德,听闻此话,不敢随意出声,只静静居于一旁。
“为帝,受人所拘束。”永平帝起身,看着寝宫大殿,叹息道:“他们一个个都要朕立太子,说是国体大事,当立长立嫡,若是当年萱娘生了个儿子,怕就没这番争端了。”
裕德不敢出声,萱娘是当朝皇后高氏小名,高皇后是曾经支持永平帝继位的郑太后所选定,帝王虽不喜皇后高氏,但颇为敬重。
裕德知道一直以来,帝王都属意贵妃柳氏之子,又顾忌生母苏太后,苏太后对柳妃这个迷惑自己儿子,让自己儿子饱受朝中大臣指责,变得不再听自己话的女人很是不喜,早在几年前就直接对帝王明言,如若立四皇子,当起争端,难服众人心。
至于郑太后则是文宗之生母,且曾为皇后,也是当初决定拥立永平帝继位的关键人物,郑太后虽然未有任何意见,未曾和任何人说过当立谁为太子,但当年文宗去时无子,有二弟,一为淮王,一为宁王,因淮王早死,唯有一子,朝中大臣本有属意颇有贤德之名的宁王,但郑太后强烈要求按长幼顺序追立淮王,又立当时身为淮王之子,被封为安郡王的永平帝继承父亲的皇位。
郑太后如此拥立正统,加之其他因素,前些年永平帝丝毫不敢立柳贵妃之子为皇太子。
拖到如今,虽郑太后前些年已去世,但永平帝依然不愿早早做下决断。
既无嫡子,当立长子。
但永平帝颇不喜皇长子楚宴,一拖再拖。
立嫡立长之事,足足争论了五六年,直到如今,朝中渐渐分为三派,一派是坚持立长子楚宴的浙党,一派则是坚持贤德有为,能者居之的洛党,最后一派则是揣摩上意,颇想拥立四皇子的吴党,但近些年以来,浙党一直占据上风,朝中抱着守成,行祖宗之法,立长立嫡,求得一个朝政稳定的大臣数不胜数。
洛党式微,吴党因为亲近柳贵妃,更是被浙党吴党共同鄙之,不愿与之来往。
朝中如今复杂的党派之争也有不少原因来自于十五年前新党旧党之争。
二十三年前,永平帝初登帝王之位时,年不过十八,年号本定为元泰,后永平帝虽年轻,却有大志,在元泰三年初,与当朝宰辅范纯行新法,改革鸣新,可惜新法施行不过四年,便引起轰然大波,争端不断。
朝中新党旧党之争渐起,范纯为首的力求改革派被称为新党,强烈要求废除新法的一派被称为旧党。
最后,因为部分新法引起不少民愤,宫中两朝太后相劝,帝王终是在元泰七年秋废除新法,范纯罢相,知远在南部的灵州,再未回京。
元泰八年末,朝野之争终是安定,新党众人多被贬谪,旧党势大,旧党之首入政堂,为宰相,如同副相的参知政事亦是旧党中人,看似一切政治风波都已平息,但朝中已然留下了不少隐患。
如今浙党洛党之分,不过是延续当年的新党旧党之分,浙洛吴是三党之首的籍贯之地,此时党派之争已然不用曾经的新旧二词,而且因为曾经元泰新政时的争执,以及贬谪打击,两党皆是损失惨重,况且新旧二党多是理念之争,也是一心为国,因此这些年来,虽浙党势大,但浙党之首也有几番仁者之心,并未过分追究旧党。
浙党之首为当朝宰相同平章事于真,洛党之首当为副宰参知政事温如成,亦是同科进士及第出身,互相交好,两党虽有争端,但并不大,且互相多有谅解。
自元泰新政后,朝廷上下,包括帝王,多已失去了锐新之风,力求持稳。
甚至连年号也在元泰八年末,改成了永平,其间涵义显而易见。
但仍有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国家存亡,力求通变,但朝野之中,包括帝王,皆是失了再试一次的魄力。
因此,太子之位,未来的新君人选,成了朝野之中大臣犹为重视的事情。
……
正月初十,立春时节,京城府僚用鞭打春牛,称之鞭春,意为迎新。
左右百姓于府前□□牛,食春饼,送春盘。
那一日,何安居于庙宇,和萧灵隐,沈飞二人一起吃了顿晚饭。
夜间,三人不知不觉就从古今之事谈到元宵佳节。
沈飞兴致勃勃,问道:“子瑜,铭章君,你们二人是否会去游元宵灯会,我特想去看看京城的灯会,去见识见识京城的灯山,我听闻帝王也会在宫前御楼观灯饮宴。据我大哥说那灯山点燃之后,万灯齐明金碧相射,锦绣光辉,颇为壮观。”
“含山君,苏灯灯火天下知,京城灯会……”萧子瑜咳了一声,神色带着几分迷茫,只听得他缓缓道,“神似苏州之风,只不过灯会更加繁盛,毕竟天子脚下。”
萧子瑜又淡淡一笑,只是这笑意倒是有几分苍白,失了神采,多了抑郁。
这一年的灯会,他也是去过的,只是那时候他并没有任何陪同人员。
那一夜,他独自一人走在繁华的灯火之中,看市中人流涌动,因猜灯谜之事,遇到他未来所支持的三皇子,两人结识,并且相谈甚欢。
谁曾想过当年壮志凌云,到后来竟是……
至于苏灯之风采,他亦是见识过的。
那一年,他外放知苏州,元宵灯会,见识了那名冠天下的苏州五色琉璃灯,那灯上绘花鸟人物,精致细巧,无所不包;那一日,他站在阁楼上,看着围在身边皆是言笑晏晏的诸位官员,望着这看似太平美满的盛世,既笑又哀。
那时他年已三十余岁,因和登基为帝被称为元兴帝的三皇子,隔阂渐深,君臣之间,渐离渐远,对于朝中政事,他更是心灰意冷,加之被人弹劾,他便自请外放,罢相出京,寄情于山水之间,吟诗作画,放浪形骸了好一阵子。
他本以为这一生也许便这样了,但他还是放不下。
那一年年底,北地河间饥荒,青州边境作乱。
初他听说因无粮食,河间之民,奔走逃溃,衣衫褴褛,饿死冻死不知道多少人。
后他听闻青州边境,守城士兵三千余人因缺失粮草,又遇边寨之民围攻,竟是活活饿死半数。更可恨,那守城之官,为了掩饰失败,粉饰战功,所诛杀贼寇之人头竟是大晋边境之民,灭村灭寨,可恨如斯。
身为大晋之官,却灭大晋之民。
他在苏州官府内闻之,一夜未眠。
第二天清早,他便写了一封谏书,送往京城,直达朝中,却被置之不理。
从此,他一改往日颓唐,在苏州的三年里,致力于水利交通,闲时研究百家兵事。
他在等,等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幸,这机会来的很快,他也等到了。
“子瑜兄说的即是,灯会年年有,我从小到大,见苏州灯火,早已烦闷,只是京城风物,平惹我相思,不去上一趟,我自是觉得少了几番滋味。你们二人可愿与我一同前往。”
何安便直言道:“我恐是抽不出时间。”
沈飞闻之,心下一叹,又问道:“那子瑜兄呢?”
萧子瑜微微沉思了片刻,也道:“怕是误了含山君,应试之日将近,许是要多加钻研,愚不敢过分懈怠。待科举一过,愚定邀君好好游玩京城。”
“知道了,知道了。”沈飞先低头叹了口气,忽而又转而一笑戏谑道,“我看子瑜定是要留下为铭章君做个伴,都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你们两个可真是羡煞愚。”
“竟说些大胡话。”萧子瑜何安二人一听闻,竟是同时说了一句相同话。
说完皆是一愣,互看了对方一眼,转而默不作声。
沈飞见之,嗤嗤一笑:“如今,我可是见得你们二人口是心非之举。你们两个,我看是上天注定的缘分,能互相引以为知己,真是人生一大美事。不像我,只能独守空房了。”
萧子瑜想治治眼前这个平生惯爱开玩笑的老友,便佯怒道:“含山君怎就独独漏了自己?难不成君觉得我二人不值得与你为友?”
他既曾掌握朝野数十年,威仪甚大,又善遮掩仪态。与身旁人相处已是拘了不少性格,如今脸色一凉,神情肃然,倒是和那冷面阎王没什么两样。
沈飞第一次见萧子瑜这番凝然姿态,吓了一跳,思及自己,也觉得自己过分了,连忙起身致歉说道:“都是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说这些胡话,也是我从前放荡惯了,子瑜兄,万万不要与愚计较,愚自然是将你们二人视为愚之至交好友,我这人,平生就是太爱戏谑,家中人也多说我,我,我,我就是没改过来……”
沈飞低着头,忙着辩解,自是不知萧子瑜脸上带着笑意,何安在一旁却是看的忍不住开怀一笑。
沈飞反应过来,悄悄抬头,望得萧子瑜笑若春风,哪有之前的冷凝肃然,想骂几句,又硬压了下来,转而坐了下来,叹了口气,有些别扭道:“我倒不知道子瑜兄居然能这般……”
说到这里,他有些说不出口,呐呐道:“能这般骗人。”
萧子瑜心下想,含山,你以前戏谑我多次,起初我是不愿意和你计较,后来你越发猖狂,我这才把你这祸从口出的毛病治好了大半,如今我若不好好说你,恐怕没过多久,你就要把我编排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含山君是一派赤子之心。”何安坐在一头,笑叹道。
“我看他就是糊涂惯了……”萧子瑜想到那些事情,便也叹了口气。
编排他也就算了,竟然还敢编排帝王家事,而且还不好好遮掩一番,弄得世人皆知。
临死之前还不曾悔改,只道自己没说了个够,萧子瑜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只是,他的死究竟还是和自己有些关系,自己是害了这人。
“不说了,不说了,都是我一个人妄言妄语,做不得真,我们还是接着说元宵吧。”沈飞转开话题,又说道,“说道我们苏州的灯,朱家灯烛当为苏州第一。”
沈飞笑了笑,又道:“有一年,我路过他们家,被他家门前的灯火迷得不愿离开半步。我母要带我回去,我不肯,极尽撒泼玩闹,家中众人都奈何不了我,还是我大哥聪明机智,拿那街道上我最爱吃的糖糕,这才把我带回了家。”
“含山君每每念及家人,都让我不由得感叹。”何安在一旁出声道。
萧子瑜并未出声,他越发地沉默了。
他不过幼年,父母便因兵乱而去,从未享受过这番家中团圆之乐趣。
在他人生之中,唯有祖父对他欣赏,恩师如同严父,对他叮嘱不断,关心他的学业,但到底还是少了几分亲近疼爱。
虽有朋友,至交,但毫无疑问,他是孤独的,孤独的存于这世间,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坚持,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就算有人与他站在一起,或是站在他身后,支持他,听从他,但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从未视之于人。
那种莫名奇妙的隔阂感,胆大妄为的做法,让他于世不容。
何安察觉到身旁人的失落,便将话题慢慢转到历史言谈之中,向沈飞问些前朝旧事。
沈飞自幼受名师教导,且好收集古籍,读过不少孤本以及近些年来新出的书,言谈多有新意,何安也愿意了解他的想法,解决自己这些时间读书时产生的疑惑。
待沈飞离去,何安看向依旧坐在一角,眉间带着愁绪的那人。
何安也不说话,只是静静陪坐在他身旁。
“我幼年时,未曾和父母有过过多的相处,我只记得父母离家的那一天,是带着笑意走的。因路途远,又是边境,我年纪尚小,又生着病,不能长途跋涉,父亲便将我托付给大伯家照料,待过一两年,再接我去。”
“只是,没想到,这一去竟是再也没有回来。”
身旁这人言辞颇为冷静,仅仅只是陈述的语气,何安心下忽的一动。
“从那以后,我便立志读书……后来,又遇到恩师,收我为弟子,多加照料。”
“如果我说,我也未曾享受过自己父母之疼爱,你可信?”何安低头,轻声一叹。
夜间风起,月色渐高。
“其实……”萧子瑜转头,望向身边人,看着他安静宁和,波澜不惊,却平生出几分若有若无愁绪的侧脸,这个人真不像曾经那个仅仅见过一面的皇子。
雅虽雅,柔虽柔,到底还是多了几丝清朗肃然,飘飘乎如林间清风,既抓不住也摸不着,让人捉摸不透,不敢轻易而待也。
“我觉得,你不像他。”
“我不像谁?”何安笑了,站起身,只留给他一个背影。
“你也不像他。”
萧子瑜听到这句话,也无可奈何笑了笑。
“我之心愿,和他并不一样。你更喜他,我亦是不意外。”
看着面前这人清瘦的背影,萧子瑜低低叹了口气,又道:“我此生唯一所求,我想你应当知晓。而你……”
这人心中究竟如何想的,萧子瑜依旧是带着几分迷茫。
这样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他想做到的吗?
但他知道,除这人以外,再无更好的选择。
一开始他只是颇不在意,漫不经心的看,如今他却是想要这人心中真正的答复。
他从没想过,竟会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心中所想。
这样一个人,不得不让他心生忐忑,为之忧愁。
“你说,我又该怎么办?”何安并未转身,只淡淡回答道。
作者有话要说:迟来的更新,最近有点忙,好好理了一下大纲,把前面修改了一下,这个世界唉,不知道怎么说了,希望能写出自己想要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