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抓紧时间,扩大生产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刺明最新章节!
(0032)
最后,张准慎重的说道:“咱们招收的工人,以护卫队骨干的亲属为主。杨致远、郝林勇、李家喜等八家每家先请一个。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要老实点的,勤快点的。工钱方面,暂定每天三十文吧。你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制度,做得好的,可以增加一些奖励。”
利益捆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他要将杨家屯的大部分人,都捆绑到精盐生产销售的利益链条上面来。思想教育是一大利器,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基础的利益也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给你卖命。
杨锐锋自然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想了想说道:“会不会太少了一点?”
他也是老好人,觉得自己赚取的差价实在是太大,就想多给乡亲们一点。
张准缓缓的说道:“差不多了,以后慢慢加。”
三十文每天,相当于一个月一两银子,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算是不错了。一下子不能给得太多,否则,欲壑难填。起点定的太高,以后就不好循序渐进了。精盐现在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五文每斤,利润极高,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大,这个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由杨凯德出面,请几个乡亲来帮忙,主要是负责收购柴火,搬运私盐等工作,每个人每天的工钱同样是三十文,相当于每天三斤粮食。另外,每天还管两顿饭,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有这样的好事,乡亲们自然趋之若鹜,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护卫队的骨干亲属都在其中。
杨锐锋对工人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就派遣他们到毛家屯去购买柴火去了。在浮山所的九个屯里面,毛家屯距离崂山最近,打柴是最方便的。无论是干柴还是木炭,存量都很大。每百斤柴火,只要十几文钱,便宜至极。十几个乡亲,来回挑了两转,总共挑回来上千斤的柴火。
三月十八,杨家的粗盐提纯,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操作。
张准选择了一个相对**的空地,先用泥砖堆砌起十五个大灶,然后架起了十五口大铁锅。十五口大锅同时开工,热气沸腾,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口大锅每个白天可以提纯十斤精盐左右,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杨锐锋提纯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精盐,装在箩筐里面。
晚上,黄氏娘家的四个侄子也到了。这四个生力军的加入,主要是负责晚上的提纯,通宵工作。精盐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愿意暂停,哪怕是通宵都要干活。一晚上,大灶的火都没有熄灭过。到第二天早上,三百斤的精盐,新鲜出炉。
这些精盐要送到即墨县城去,自然少不了张准的护卫队。张准当即派遣杨致远、杨千强和郝林勇,带领三十名队员,护送这三百斤精盐上路。三十人护送,差不多了。至于留在杨家屯的五十人,在张准的指挥下,保护杨家屯的安全,也足够了。
挑着三担盐前往即墨县,速度自然不会很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杨锐锋等人才从即墨县回来。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大收获了。上次那个盐商爽快的收下了所有的精盐,价格还是每斤一百五十五文。三百斤的精盐,足足卖了四十六两银子。
本来对方要给碎银的,可是杨锐锋觉得铜钱拿起来沉甸甸的,比较有感觉,同时又容易分配,于是就要了一半的银两,一半的铜钱。二万多个铜钱,用庞大的麻袋装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六七十斤,一般人根本无法提起来。
“玉麟,你来分配吧。”
杨锐锋将钱交到张准的手中。
杨家上下,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财,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花。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钱主要还是张准的功劳,交给他来分配,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再说,张准也不是外人。
张准毫不客气的进行了分配。
人工是首先要支付的,每人每天三十文钱,绝不拖欠。伙食费也是要支付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柴火的费用也是要支付的。剩下的钱,就要用来购买铁锅,扩大再生产了。杨家屯每家每户都有煮海盐的大锅,杨锐锋买过来就是了,不需要专门到即墨县去买。
按照张准的设计,五十口铁锅是最基本的生产规模。以后,随着私盐收购量的增加,还要增加更多的铁锅。五十口铁锅通宵工作,每天可以提纯一千斤左右的精盐,销售出去以后,获得的金钱大约是一百五十五两银子,扣除购买粗盐,购买木柴,支付人工等各种费用,每天的纯利润,还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两的银子。要是提纯的精盐更多,这个利润还将继续增加。要是整个杨家屯都动员起来,一百五十口大锅同时开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度很大。根本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的海盐。整个浮山所,每天出产的海盐,都不过是两千斤左右。这个产量是很难提高的,原始的煮盐法,产量太低了。
“每个月……三千六百两银子……这是真的吗?”
杨映菡喃喃自语的说道。
除了张准之外,杨家的每个人,都无法相信这个数字。
他们以前忙死忙活,每天不过是挣十几文钱而已,一个月下来也只有三四百文钱。可是现在,他们居然每个月可以赚三千多两白银。这是白银啊,白花花的白银啊,每两白银相当于一千个铜钱呢!一时间,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做梦。
三千多两银子啊!
那是什么概念?
一亩最好的水田,也不过是卖十两银子而已!
一个健康的少男少女,卖身为奴,价格也不过是二三十两银子而已!
看到杨家人的表情,张准忍不住笑了,说道:“咱们是穷怕了,没见过钱。我告诉你们,天下有钱人多的是啊!有些富商,尤其是江南的某些富商,每年的收入就是上百万两银子。三千多两银子算什么啊?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杨锐锋使劲的咽了咽口水。
上百万两银子!
杨家人的确是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最终一致决定,以后所有的金钱,还是交给张准来支配。听张准的口气,好像对三千多两银子,不怎么放在眼里似的,杨家人实在是没有这样的气魄。杨锐锋拿到银子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挖个深深的地窖,将银子埋藏起来。
张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没办法,只好将这个重任接下来。
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放的。有了钱,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每一两银子的作用。
不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每一分的钱财。对于财务管理,只能是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在大的方面进行控制。细节方面,还是需要别人来打理的。他每天翻阅一下账目,有个基本的认识就差不多了。
嗯,负责记账的,首选自然是杨映菡了。在和她的交往中,张准发现,她居然懂得一些字。这在大明朝的穷苦女性当中,是比较罕见的。一问之下,原来是跟黄氏学的。并且,她还懂得基本的算术,同样是黄氏教的。
张准不得不对黄氏刮目相看,原来家里最不起眼的那个人,才是文化水平最高的。在军户家庭,有女子能够认字,还懂得算术,实在是太难得了。
杨凯德乐呵呵的笑道:“小丫他娘是上过堂学的,那时候她家的家境还好,后来没钱,才不上了。”
黄氏显得很不好意思,却又满怀希望。她以前都是干的劳苦活,根本不需要认字,不需要算数,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完了,没想到,居然有机会扭转自己的命运,有机会做“老板的娘”了。
张准于是将钱财都交给杨映菡来保管。
同时,为了方便杨映菡记账,张准推广应用了阿拉伯数字,并且教会她四则混合运算。简简单单的十个数字,可要比打算盘简便多了,杨映菡很快就掌握了。黄氏上了年纪,领悟能力没有那么强,就用算盘记账。母女刚好可以互相核对,发现差错。
精盐销售的利润,首先当然是用来扩大生产。
在原来选址建造大灶的时候,张准就为以后的扩大生产,保留了足够的空间。现在,张准决定一步到位。大家一起努力,又建造了三十五个大灶,添置了三十五口的铁锅,将精盐的产量提高到了每天一千斤。
按照这样的生产效率,积压的六千斤私盐,很快就会被全部提纯完毕。张准对此是早有准备。他已经让杨锐锋安排得力人手,到浮山所各个屯,将积压的私盐都全部购买过来。本着利益捆绑的原则,张准开出的价格是每斤粗盐二十文,足足是以前的四倍,马上就将这些粗盐都全部吸收过来了。
浮山所的其他各屯,出产的私盐同样没有人收购,各家各户的私盐都大量的积压,正在苦恼不已,听说杨家屯居然愿意开出二十文每斤的价格,他们都喜出望外,急急忙忙将粗盐挑到杨家屯来。杨家屯这边倒是痛快,一手交盐,一手交钱,绝不拖欠。一时间,整个浮山所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家屯。
没有外人知道,杨家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走过路过别错过,求收藏,求推荐】
(0032)
最后,张准慎重的说道:“咱们招收的工人,以护卫队骨干的亲属为主。杨致远、郝林勇、李家喜等八家每家先请一个。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要老实点的,勤快点的。工钱方面,暂定每天三十文吧。你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制度,做得好的,可以增加一些奖励。”
利益捆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他要将杨家屯的大部分人,都捆绑到精盐生产销售的利益链条上面来。思想教育是一大利器,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基础的利益也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给你卖命。
杨锐锋自然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想了想说道:“会不会太少了一点?”
他也是老好人,觉得自己赚取的差价实在是太大,就想多给乡亲们一点。
张准缓缓的说道:“差不多了,以后慢慢加。”
三十文每天,相当于一个月一两银子,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算是不错了。一下子不能给得太多,否则,欲壑难填。起点定的太高,以后就不好循序渐进了。精盐现在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五文每斤,利润极高,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大,这个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由杨凯德出面,请几个乡亲来帮忙,主要是负责收购柴火,搬运私盐等工作,每个人每天的工钱同样是三十文,相当于每天三斤粮食。另外,每天还管两顿饭,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有这样的好事,乡亲们自然趋之若鹜,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护卫队的骨干亲属都在其中。
杨锐锋对工人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就派遣他们到毛家屯去购买柴火去了。在浮山所的九个屯里面,毛家屯距离崂山最近,打柴是最方便的。无论是干柴还是木炭,存量都很大。每百斤柴火,只要十几文钱,便宜至极。十几个乡亲,来回挑了两转,总共挑回来上千斤的柴火。
三月十八,杨家的粗盐提纯,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操作。
张准选择了一个相对**的空地,先用泥砖堆砌起十五个大灶,然后架起了十五口大铁锅。十五口大锅同时开工,热气沸腾,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口大锅每个白天可以提纯十斤精盐左右,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杨锐锋提纯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精盐,装在箩筐里面。
晚上,黄氏娘家的四个侄子也到了。这四个生力军的加入,主要是负责晚上的提纯,通宵工作。精盐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愿意暂停,哪怕是通宵都要干活。一晚上,大灶的火都没有熄灭过。到第二天早上,三百斤的精盐,新鲜出炉。
这些精盐要送到即墨县城去,自然少不了张准的护卫队。张准当即派遣杨致远、杨千强和郝林勇,带领三十名队员,护送这三百斤精盐上路。三十人护送,差不多了。至于留在杨家屯的五十人,在张准的指挥下,保护杨家屯的安全,也足够了。
挑着三担盐前往即墨县,速度自然不会很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杨锐锋等人才从即墨县回来。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大收获了。上次那个盐商爽快的收下了所有的精盐,价格还是每斤一百五十五文。三百斤的精盐,足足卖了四十六两银子。
本来对方要给碎银的,可是杨锐锋觉得铜钱拿起来沉甸甸的,比较有感觉,同时又容易分配,于是就要了一半的银两,一半的铜钱。二万多个铜钱,用庞大的麻袋装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六七十斤,一般人根本无法提起来。
“玉麟,你来分配吧。”
杨锐锋将钱交到张准的手中。
杨家上下,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财,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花。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钱主要还是张准的功劳,交给他来分配,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再说,张准也不是外人。
张准毫不客气的进行了分配。
人工是首先要支付的,每人每天三十文钱,绝不拖欠。伙食费也是要支付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柴火的费用也是要支付的。剩下的钱,就要用来购买铁锅,扩大再生产了。杨家屯每家每户都有煮海盐的大锅,杨锐锋买过来就是了,不需要专门到即墨县去买。
按照张准的设计,五十口铁锅是最基本的生产规模。以后,随着私盐收购量的增加,还要增加更多的铁锅。五十口铁锅通宵工作,每天可以提纯一千斤左右的精盐,销售出去以后,获得的金钱大约是一百五十五两银子,扣除购买粗盐,购买木柴,支付人工等各种费用,每天的纯利润,还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两的银子。要是提纯的精盐更多,这个利润还将继续增加。要是整个杨家屯都动员起来,一百五十口大锅同时开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度很大。根本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的海盐。整个浮山所,每天出产的海盐,都不过是两千斤左右。这个产量是很难提高的,原始的煮盐法,产量太低了。
“每个月……三千六百两银子……这是真的吗?”
杨映菡喃喃自语的说道。
除了张准之外,杨家的每个人,都无法相信这个数字。
他们以前忙死忙活,每天不过是挣十几文钱而已,一个月下来也只有三四百文钱。可是现在,他们居然每个月可以赚三千多两白银。这是白银啊,白花花的白银啊,每两白银相当于一千个铜钱呢!一时间,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做梦。
三千多两银子啊!
那是什么概念?
一亩最好的水田,也不过是卖十两银子而已!
一个健康的少男少女,卖身为奴,价格也不过是二三十两银子而已!
看到杨家人的表情,张准忍不住笑了,说道:“咱们是穷怕了,没见过钱。我告诉你们,天下有钱人多的是啊!有些富商,尤其是江南的某些富商,每年的收入就是上百万两银子。三千多两银子算什么啊?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杨锐锋使劲的咽了咽口水。
上百万两银子!
杨家人的确是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最终一致决定,以后所有的金钱,还是交给张准来支配。听张准的口气,好像对三千多两银子,不怎么放在眼里似的,杨家人实在是没有这样的气魄。杨锐锋拿到银子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挖个深深的地窖,将银子埋藏起来。
张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没办法,只好将这个重任接下来。
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放的。有了钱,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每一两银子的作用。
不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每一分的钱财。对于财务管理,只能是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在大的方面进行控制。细节方面,还是需要别人来打理的。他每天翻阅一下账目,有个基本的认识就差不多了。
嗯,负责记账的,首选自然是杨映菡了。在和她的交往中,张准发现,她居然懂得一些字。这在大明朝的穷苦女性当中,是比较罕见的。一问之下,原来是跟黄氏学的。并且,她还懂得基本的算术,同样是黄氏教的。
张准不得不对黄氏刮目相看,原来家里最不起眼的那个人,才是文化水平最高的。在军户家庭,有女子能够认字,还懂得算术,实在是太难得了。
杨凯德乐呵呵的笑道:“小丫他娘是上过堂学的,那时候她家的家境还好,后来没钱,才不上了。”
黄氏显得很不好意思,却又满怀希望。她以前都是干的劳苦活,根本不需要认字,不需要算数,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完了,没想到,居然有机会扭转自己的命运,有机会做“老板的娘”了。
张准于是将钱财都交给杨映菡来保管。
同时,为了方便杨映菡记账,张准推广应用了阿拉伯数字,并且教会她四则混合运算。简简单单的十个数字,可要比打算盘简便多了,杨映菡很快就掌握了。黄氏上了年纪,领悟能力没有那么强,就用算盘记账。母女刚好可以互相核对,发现差错。
精盐销售的利润,首先当然是用来扩大生产。
在原来选址建造大灶的时候,张准就为以后的扩大生产,保留了足够的空间。现在,张准决定一步到位。大家一起努力,又建造了三十五个大灶,添置了三十五口的铁锅,将精盐的产量提高到了每天一千斤。
按照这样的生产效率,积压的六千斤私盐,很快就会被全部提纯完毕。张准对此是早有准备。他已经让杨锐锋安排得力人手,到浮山所各个屯,将积压的私盐都全部购买过来。本着利益捆绑的原则,张准开出的价格是每斤粗盐二十文,足足是以前的四倍,马上就将这些粗盐都全部吸收过来了。
浮山所的其他各屯,出产的私盐同样没有人收购,各家各户的私盐都大量的积压,正在苦恼不已,听说杨家屯居然愿意开出二十文每斤的价格,他们都喜出望外,急急忙忙将粗盐挑到杨家屯来。杨家屯这边倒是痛快,一手交盐,一手交钱,绝不拖欠。一时间,整个浮山所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家屯。
没有外人知道,杨家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走过路过别错过,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