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中文网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一百二十章 乞巧节的邀请

第一百二十章 乞巧节的邀请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刘伯温的计谋很简单,离间计!

    方法也很简单,不是给佛宝国师写信,而是给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写一封信,但这信不是劝降信。

    而且也不能直接以大明的名义来写,而是要以佛宝国师的口吻来写。

    其中内容,也很简单,就说洪武十年,佛宝国师要遣使朝贡大明。

    说实话,这是一个典型的离间计了,但其中也有问题。

    陆知府就委婉的问道:

    “伯爷,您的计谋看上去好像可行,但这北元梁王万一不信呢?”

    刘伯温摸了摸胡须,笑道:

    “依照老夫对那北元梁王的了解,此人有勇无谋,好大喜功,更是毫无体恤下属之情,向来行事飞扬跋扈,说话趾高气昂。

    对乌斯藏的大小国师,也都是颐指气使。

    而且他没有主见,凡事都要询问王保保。

    如果北元梁王看到这个消息,无论信与不信,他都会禀报北元王庭。

    王保保定然是不会信的,但只要佛宝国师知道此事,那就成了。

    这佛宝国师我也曾见过,虽是个喇嘛,为人处世却是极为圆滑,极有眼光,会审时度势。

    他定然能够看的出来,眼下我大明虽于大元二分天下,焦灼对峙,但天下大势在我。

    而且,怀疑之心一旦生起,再想消除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老夫就不相信,这佛宝国师还能够睡得踏实。

    况且,依照王保保的性格,也会对他多留一手。

    此消彼长之间,只要再有一个合适的时机,佛宝国师必然投明叛元!”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阳谋。

    至于说合适的时机,那无非就是王保保沉不住气,放心不下佛宝国师。

    或者是梁王真的去资助安多的吐元国师,亦或者是其他种种情况。

    但只要他们不同心,这嫌隙就会越来越大,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而想要施展这个阳谋的基础,就是必须要对乌斯藏的形势了如指掌才行。

    朱启是知道的,这佛宝国师在后世的历史上,很快就投降了明朝,接受明朝的册封,成为大明的番邦之一。

    所以朱启一听刘伯温的这个计谋,就觉得相当的有搞头。

    众人商议一番,也觉得此事可以大胆尝试一番。

    刘伯温也说了,这计谋只要成功,定然是有效果的,就看何时起效罢了。

    朱启也点头同意,总比现在干坐着等要来得强。

    要以佛宝国师的口吻来写,那定然是要写藏语的。

    在巴蜀,飞禽猛兽好找,但你要找个会写藏语的,那可真的难。

    好在刘伯温见多识广,竟然连藏语都会。

    写好了信件,便安排队伍假装成了商队,将这信件送去云南,至于说如何送到北元梁王的手上,那这些搞情报工作的,自然是有他们自己的方法。

    而后便是耐心等待的时候了。

    ………………

    洪武九年,七月。

    刘伯温的离间计还需要时间来发酵。

    朱启却已经是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政务上的事情,自己有陆知府,刘伯温这些人来处理。

    军务上的事情,朱启已经完全丢给了沐英了。

    朱棣等人倒是很积极,每天跟着沐英往军营里跑,主要负责就是训练新兵。

    他们训练新兵的方法,自然就是朱启曾经教给他们的那一套。

    准确来说,应该是吹牛说的一套,然后被李景隆给总结出来,还取名《朱子兵法》。

    这本书最近在明朝将领之中流传甚广,据说不少将军现在练兵之法,都有参考这本书。

    沐英自然也是看过的,但其实对于书中记载的内容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的。

    毕竟这无论是严苛的定点时间,还是站军姿,走正步,晚上茶话会,在沐英看起来,都显得有点没有道理。

    不过当沐英看到朱棣等人训练新兵一段时间之后,忍不住感慨说道:

    “辽王殿下,真用兵如神也!”

    不过朱启还不知道,他这个摸鱼王,此时在沐英的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不断的拔高。

    不过这世道就好像要跟他过不去,但凡是稍有空闲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找上门来。

    到了七月份,有一些乡老就跑来求见他了。

    朱启虽然是辽王,但王爷的架子向来都是摆给外邦使臣们看的,对于自加臣子百姓,那都是如沐春风一般的和蔼可亲。

    接见了那些乡老之后,才知道他们此时前来,原来是为了不久之后的七月初七乞巧节而来。

    这七月初七乞巧节,可是民间一个盛大的节日。

    成都的父老乡亲们,自然也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

    他们此番就是希望能够邀请辽王殿下,出席并且参加活动来的。

    朱启一听,才想起来,没几天就要七夕节了啊!

    可惜,来到大明之后,每一年的七夕节,自己都在外奔波,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好好陪伴徐妙云。

    对于老百姓们的邀请,朱启自然是不会拒绝,并未多想,爽快答应了下来。

    很快,便到了七夕节这一天……

    ——————

    七夕节自然是不用多说,牛郎织女的故事那真是多个版本,看得人身心俱疲。

    话说七夕节这一天,百姓们会祭祀月亮,而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便是大办拜织女会。

    也只有这一天,那些未出阁的姑娘们,才能够相约好友,前呼后拥的出来好好玩耍,约定好一家过去,俗称拜织女会。

    而成都百姓们,也有公共的拜织女会,就在富春坊中。

    有搭建起来的唱戏台子,有遍布整条大街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叫卖的商贩。

    当然更多的,还是那些穿着花花绿绿的姑娘们,东瞧瞧西看看。

    不过郎才女貌一见钟情这样的爱情故事,在这一天其实是不多的。

    更多的是早已经情投意合的男男女女女们,偷偷出来约会,亦或者是趁着这样的机会,去对方家里表明来意。

    当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还是当下社会的主流,自由恋爱那都是非主流了。

    所以这一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都是出来赶个热闹的。

    真想着出来找真命天子,如意郎君的姑娘,那大概是不会存在的吧。

    朱启身为辽王殿下,又是此番拜织女会的重量级嘉宾,自然是早早的就开始在成都城的范围之中开始宣传了起来。

    老百姓们一听说辽王殿下要来参加拜织女会,一个个的也是颇为兴奋。

    有些刚去过应天府的,这时候又开始说起辽王殿下的传说故事。

    大部分的传说,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辽王殿下智斗外邦使臣,促成李祺和临安公主婚事的传奇故事啊。

    一下子一群人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还去跟别人说,瞬间就传开了。

    就连辽王殿下月老下凡的消息也都有了。

    一些还没结婚的单身狗,立马就想着明天开始给辽王殿下烧高香。

    至于说老百姓们怎么知道这么多,那当然是因为,古代也有报纸啊!

    毕竟这官府衙门看的有邸报,民间看的也有民报,小报啊。

    说起新闻行业,可不要以为中国古代的新闻行业不发达。

    先前就说了,儒生士子们,是掌握着社会主流的舆论宣传的。

    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口口相传,更多的,还是那些私下流传的——报纸!

    没错,就是报纸。

    自西汉开始,中国就有最早的报纸,邸报。

    这邸报大多是给官员看的。

    伴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发展,邸报也在不断的发展。

    到了唐朝就有专门的送报员了。

    他们投递报纸的时候,骑着系着铃铛的快马,听到声响的行人都得让路。

    而到了宋朝时候,在这个军事拉胯,但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的朝代,新闻媒体行业自然也是迅猛发展。

    除了邸报之外,还出现了民报,小报之类的报纸。

    当然,可不要以为宋朝对信息的审查就很宽松了。

    因为当时宋,辽,金,夏等国家,时不时的就打仗,整个东亚那都是乱成了一锅粥。

    各国都有无数的间谍,密探,这无论是有关于粮草还是军务的消息,自然都不能随意传播的。

    而像是水、旱、蝗灾以及地震、日蚀等自然灾害、异常天象,通通不能报道,因为这会让人以为,皇帝暴虐,有失德行,被上天惩罚了。

    这样的消息传播出来,对皇帝的威信可是大大不妙。

    还有一些皇帝的家事秘闻,比如这个妃子流产了,那个太监跟宫女对食啊,在皇后娘娘寝宫发现了角先生啊等等。

    不用想的就知道,肯定不能随便传播了。

    这一来二去的,这个不给传,那个不给传,感觉是不是报纸上一片空白了啊?

    没错,当时的邸报,确实是一片空白差不多了。

    不过老百姓们对信息的需求可是很迫切的。

    尤其是战争的信息。

    那个时候年年征战,动不动就打架,老百姓们那真是跑都没地方跑了。

    总要知道哪里打仗,逃难的时候要避开吧。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那就有产品了。

    于是民报和小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

    大到皇帝的谕旨诏令,朝廷大臣的奏议,台谏,边疆战事,小到某个官员被皇帝召见,某人被罢官,某人升官这样的朝廷动态,小报上都能找到,而且很多信息是邸报不能报道的。

    比如南宋时候,奸臣秦桧残害岳飞,为何天下人尽皆知?

    就是因为主战派官员胡铨向宋高宗上了个奏章,把秦桧狠狠臭骂了一顿,紧跟着小报上就刊登出来了整篇奏章的消息。

    老百姓们气的啊,上千年了,都没带消的。

    当然了,除了这些战乱,或者是引起人们共鸣情绪的新闻之外,也会有假新闻。

    那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编排故事了,比如宋末蔡京,老百姓都很憎恨他。

    历史记载,宋徽宗大观四年九月,小报竟然登载了皇帝训斥蔡京的诏书,把蔡京骂个狗血淋头。

    老百姓们那是拍手称快,放鞭炮庆祝,都以为蔡京要被罢官了,完蛋了。

    没想到这是一个假新闻,给老百姓们白高兴一场。

    那官家自然是见不得这样的报纸啊,从民报和小报出现以来,官方就已经在打压,宣布违法等等。

    但前面说了,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不是你想禁就能禁的。

    老百姓们偷偷看,看完了也不藏家里,白天到茶馆那么一座,两杯茶聊一天,啥八卦消息都能给说完了。

    官府怎么查啊?

    元末明初,这民报和小报自然也是非常发达的,和宋朝一样,老百姓们需要看哪里在打仗,天王老子,保命第一啊。

    到了洪武年间,除了边疆战乱之外,其余地方其实已经进入和平阶段。

    这民报和小报上的信息,就多少开始八卦起来了。

    那辽王殿下这样简直浑身上下自带新闻的年轻人,能逃得过那些读书人的安排?

    好家伙,又是王爷,年纪不到二十,各种战场乱杀,那各种各样的报纸上的新闻报答,那真的就是起飞了。

    有历史记载以来,反而是被污蔑文字狱的明朝,对信息的审查最为宽松。

    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小黄书都在民间满天飞,你说刺激不刺激啊?

    也就明末时候,起义四起,才开始严格控制器了信息审查,这自然就是另话了。

    老百姓们在茶馆酒肆里聊得开心,其中一间酒馆之中,一个系着双马尾,发型和衣服有别于中原人的姑娘,正在兴奋的东张西望着。

    边上还有一个闭目养神的中年人,一身侠客打扮,但两人腰间都并没有系着武器。

    因为这里可是成都呢,你要是在这样的大城市里,带着武器出门,那除非就像是蓝仙儿一样,出门就飞檐走壁,不如刚上大街就要被官吏捕快给抓走了。

    侠以武犯禁,官府对于这些江湖上的侠客,自然都是抱着打击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武林人士们来说,官府总是反面角色,动不动就是朝廷鹰犬骂出来的原因所在。

    这小姑娘听着边上百姓疯狂的聊着辽王殿下,忍不住对着身边的中年人问道:

    “爹,这辽王殿下这么厉害啊?他们说的是真的假的啊?”

    那中年男人睁开一只眼,笑道:

    “云中之战是真的,渤海之战也是真的,至于说智斗番邦,应该也是真的,但这三头六臂,月老下凡,身高九丈,估摸着就是假的了。”

    小姑娘听了两手撑着下巴,眼睛里都冒起了星光,说道:

    “真的啊?他才十几岁哎,就这么厉害了啊?我也差不多了,让我去打仗什么的,我肯定不行的。”

    那男人又说到:

    “哪有女孩子家上战场的。”

    小姑娘一听不乐意了,说道:

    “爹爹,这不是你说的,巾帼不让须眉啊,古有花木兰,我怎么就不能上沙场了啊?”

    那男人被说的一愣,颇有点哑口无言的样子,只能自顾自的喝了一杯茶。

    随后又听小姑娘问道:

    “爹,你说这辽王殿下也来参加乞巧节了,我能遇到辽王殿下吗?”

    男人翻了翻白眼:

    “你遇到辽王干什么?人家是王爷,你能近身都不得。”

    小姑娘也学着翻了翻白眼:

    “我长得这么漂亮,你怎么知道辽王不让我近身?”

    “这……他有妻了,而且这般英武少年,多半不会沉溺女色。”

    “那我长成倾国倾城的模样,让他沉溺不就好了。”

    男人忍不住皱眉:

    “你看你跟你娘学的,说话都没个正经,当年就不该让你跟你娘走。”

    小姑娘嘟囔了几句,看上去很不服气的模样。

    男人还要说话呢,却正好看到门口来了一个晃悠悠的老道士,看上去像是喝醉酒了一样,男人赶忙站起身来,小声道:

    “妮子,快起身,张道长来了。”

    ——————

    (猜猜张道长是谁?)

本站推荐:庆余年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重生农媳逆袭神厨狂后官场桃花运医妃惊世宠狐成妃天才嫡女,废材四小姐邪王追妻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百事中文网只为原作者蓝白的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蓝白的天并收藏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