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县试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百事中文网 www.bskzw.com,最快更新寒门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这一年下来李文山知识储备丰富,家里的薄薄地书架,原先只有一两本书,现在已经放满了藏书,各家名家解读,这些书花费了李文山巨大的精力,他们家现在也是耕读之家了,这些可以传世后代的书籍,凭着他过人的记忆默写出来。
在书铺抄书一个月后他发现刘青谨也在抄书,两人都记忆力过人,商量好每个人抄不同,到时候互相借给对方抄写。
要不是他们两人合作,也抄不满这书架。
刘青谨和李文山相互间交流多了,也成了只交好友又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周夫子告知他们可以参加县试,为他们找好做保的本县禀生,五人同一私塾,刚好不用凑人,保结后报名,准备去参加县试。
当朝想要考秀才要考三次,童生试之后是府试和院试,只过了童生试,未考过后面两次那就是童生,三次都过了才是秀才。
依着号码入座,衙役用牌灯巡行场内,举着考题贴板巡回展示。
童生试的第一阶段考试,由各县(或州)长官主持。
李家人已经提前去收拾好院子,一家人全搬去江陵县,李文山也在之后启程到了县里。
在本县署礼房登记了应试需向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三代履历,或出继者兼写他自己本人的三代信息。看着文书给他画的画,他看着就根本不像他本人。写着字身材修长,五官白皙,背部有颗红痣。
看得李文山额头直冒黑线。
他们几人都在同一所私塾,互相了解对方家庭背景,双方也同意一起保结。
五人提前找了本县廪生具保,一人二两银子。禀生主要是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非娼优皂吏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贱业。
登记完这些,李文山他们才拿到了准考证。
这做保的钱还要花农家一年生活的钱,怪不得古代士大夫阶级稳固,因为普通老百姓耗不起这个钱,五个人就十两,都说秀才穷酸,但能考上禀生这个秀才可真不缺钱,另外他们有禀银、禀米。
县试分四场,一天一场,考场在县衙礼房,主考官为本县的县令,比其他考试简单许多,毕竟当天可以回来。
张氏在街上买了一个考篮子,李文山按县试要求准备物品,带上笔墨纸砚,一天的食物,戴校卡和准考准入证明入场。
现在才是二月,凌晨走在路上的时候,即使穿着棉袄也觉得寒风有点刺骨,一行五人都不想说话。不到一刻钟,他们就到了。
看着周围道路上到处都是人,每一个穿着学子服的,到了这条街上都会有很多人盯着看,眼睛跟着走。
李文山他们看着这个架势有点吓着了,这么个情况,让人有点担心,童子试录取的名额不多,竞争激烈。
等待的时间是难熬的,他的心跳有些加快,紧张的呼吸都有点急促起来。
李文山他们都是天未亮就起来,黎明前来到县试考点排队,没想到前面居然已经这么多人了。此时黎明前夕,署礼房外竖起了高高的火把,已经有几十号人在等待了,旁边还有衙役捕快在维持秩序。
天色微微发亮的时候,李文山终于可以开始进场了。需要由县官点名,考生带着考篮,入场前,有衙吏在门口搜查考生全身,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顺便验明正身。
署礼房门口站在两名不知从哪里调来的士兵,周围除了衙役,就是士兵在把守。
队伍走的很慢衙门的人检查的很是仔细,看着前面有几个学子披头散发的。
轮到他们的时候,李文山排在第一位,把考篮交给一人检查,另一人则核对身份信息。
考篮里没有多少东西就两只笔,一块砚台和墨,以及两个馒头。
脱了张氏特意花大价钱给他做的两件皮袄,棉袄有夹层不许穿,多数人只能多穿几件厚点的单衣,这个时候县试还是有点冷,还好只在里面待一天就能出来。
看着检查官拿着前几天在府衙文书画的画像,他嘴角抽了抽,抽象画就是抽象画,看了确实背有红痣,就放李文山进去了。
李文山进了考场,先向考官一揖致敬,站立考官背后。
听到高声唱"赵家村李文山,禀生杨宗保",听着不远处传来廪生确认后应声:"禀生杨宗保。"
听着一连唱保的声音,终于结束了,各考生都唱保完毕。之后就是等待,在所有考生都入场后,要在县令、县丞、教谕等官员的带领下给孔圣人上香,拜了三拜后,由教谕宣读考场规矩,最后由县令宣布开考。
李文山拿着自己的考牌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号房。
号房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小房子,他的对面也是一排,两排之间的距离目测有三米宽。
他进入号房,里面又窄又矮,转身还行里面空间宽度大约一米二左右。幸亏他现在挺矮小的,高度对他影响不大,里面只有一张凳子,凳子和一个盛有清水的笔洗,没有其余再多的东西了。
桌子就是拦在外面的木板充当的。
条件挺简陋的,抬头看到墙角屋顶还破了一个洞,还好在墙角,下雨天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他还算运气不错。
李文山把门板放下来做桌子,然后才把凳子上的蜡烛和笔洗都放在桌子上,接着就直接用袖子擦了擦桌子,然后看着凳子没什么问题,心下也安了不少。
听到敲锣声,一响,开考了。衙吏分发下试卷,李文山开始研墨,一边看着考题一边思考。
第一天考的试内容是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还比较简单,试贴诗稍微刁难了他,我让他做了出来。李文山记忆力好把书背得很熟,这个当然难不倒他。字迹也写的很工整,抄书那么久效果还是有的。
第一场考下来还算轻松。写完试卷,等到了中午,发现两排终于有人陆陆续续交卷了,李文山也跟着交了,在号房里坐着不动实在是太冷了,馒头也是冷的,还被掰碎了,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等满了十个人检查完毕,就出了署礼房。
原先就说好了,出来不用等对方可以先回去,所以李文山自己回家了。
这一年下来李文山知识储备丰富,家里的薄薄地书架,原先只有一两本书,现在已经放满了藏书,各家名家解读,这些书花费了李文山巨大的精力,他们家现在也是耕读之家了,这些可以传世后代的书籍,凭着他过人的记忆默写出来。
在书铺抄书一个月后他发现刘青谨也在抄书,两人都记忆力过人,商量好每个人抄不同,到时候互相借给对方抄写。
要不是他们两人合作,也抄不满这书架。
刘青谨和李文山相互间交流多了,也成了只交好友又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周夫子告知他们可以参加县试,为他们找好做保的本县禀生,五人同一私塾,刚好不用凑人,保结后报名,准备去参加县试。
当朝想要考秀才要考三次,童生试之后是府试和院试,只过了童生试,未考过后面两次那就是童生,三次都过了才是秀才。
依着号码入座,衙役用牌灯巡行场内,举着考题贴板巡回展示。
童生试的第一阶段考试,由各县(或州)长官主持。
李家人已经提前去收拾好院子,一家人全搬去江陵县,李文山也在之后启程到了县里。
在本县署礼房登记了应试需向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三代履历,或出继者兼写他自己本人的三代信息。看着文书给他画的画,他看着就根本不像他本人。写着字身材修长,五官白皙,背部有颗红痣。
看得李文山额头直冒黑线。
他们几人都在同一所私塾,互相了解对方家庭背景,双方也同意一起保结。
五人提前找了本县廪生具保,一人二两银子。禀生主要是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非娼优皂吏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贱业。
登记完这些,李文山他们才拿到了准考证。
这做保的钱还要花农家一年生活的钱,怪不得古代士大夫阶级稳固,因为普通老百姓耗不起这个钱,五个人就十两,都说秀才穷酸,但能考上禀生这个秀才可真不缺钱,另外他们有禀银、禀米。
县试分四场,一天一场,考场在县衙礼房,主考官为本县的县令,比其他考试简单许多,毕竟当天可以回来。
张氏在街上买了一个考篮子,李文山按县试要求准备物品,带上笔墨纸砚,一天的食物,戴校卡和准考准入证明入场。
现在才是二月,凌晨走在路上的时候,即使穿着棉袄也觉得寒风有点刺骨,一行五人都不想说话。不到一刻钟,他们就到了。
看着周围道路上到处都是人,每一个穿着学子服的,到了这条街上都会有很多人盯着看,眼睛跟着走。
李文山他们看着这个架势有点吓着了,这么个情况,让人有点担心,童子试录取的名额不多,竞争激烈。
等待的时间是难熬的,他的心跳有些加快,紧张的呼吸都有点急促起来。
李文山他们都是天未亮就起来,黎明前来到县试考点排队,没想到前面居然已经这么多人了。此时黎明前夕,署礼房外竖起了高高的火把,已经有几十号人在等待了,旁边还有衙役捕快在维持秩序。
天色微微发亮的时候,李文山终于可以开始进场了。需要由县官点名,考生带着考篮,入场前,有衙吏在门口搜查考生全身,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顺便验明正身。
署礼房门口站在两名不知从哪里调来的士兵,周围除了衙役,就是士兵在把守。
队伍走的很慢衙门的人检查的很是仔细,看着前面有几个学子披头散发的。
轮到他们的时候,李文山排在第一位,把考篮交给一人检查,另一人则核对身份信息。
考篮里没有多少东西就两只笔,一块砚台和墨,以及两个馒头。
脱了张氏特意花大价钱给他做的两件皮袄,棉袄有夹层不许穿,多数人只能多穿几件厚点的单衣,这个时候县试还是有点冷,还好只在里面待一天就能出来。
看着检查官拿着前几天在府衙文书画的画像,他嘴角抽了抽,抽象画就是抽象画,看了确实背有红痣,就放李文山进去了。
李文山进了考场,先向考官一揖致敬,站立考官背后。
听到高声唱"赵家村李文山,禀生杨宗保",听着不远处传来廪生确认后应声:"禀生杨宗保。"
听着一连唱保的声音,终于结束了,各考生都唱保完毕。之后就是等待,在所有考生都入场后,要在县令、县丞、教谕等官员的带领下给孔圣人上香,拜了三拜后,由教谕宣读考场规矩,最后由县令宣布开考。
李文山拿着自己的考牌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号房。
号房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小房子,他的对面也是一排,两排之间的距离目测有三米宽。
他进入号房,里面又窄又矮,转身还行里面空间宽度大约一米二左右。幸亏他现在挺矮小的,高度对他影响不大,里面只有一张凳子,凳子和一个盛有清水的笔洗,没有其余再多的东西了。
桌子就是拦在外面的木板充当的。
条件挺简陋的,抬头看到墙角屋顶还破了一个洞,还好在墙角,下雨天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他还算运气不错。
李文山把门板放下来做桌子,然后才把凳子上的蜡烛和笔洗都放在桌子上,接着就直接用袖子擦了擦桌子,然后看着凳子没什么问题,心下也安了不少。
听到敲锣声,一响,开考了。衙吏分发下试卷,李文山开始研墨,一边看着考题一边思考。
第一天考的试内容是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还比较简单,试贴诗稍微刁难了他,我让他做了出来。李文山记忆力好把书背得很熟,这个当然难不倒他。字迹也写的很工整,抄书那么久效果还是有的。
第一场考下来还算轻松。写完试卷,等到了中午,发现两排终于有人陆陆续续交卷了,李文山也跟着交了,在号房里坐着不动实在是太冷了,馒头也是冷的,还被掰碎了,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等满了十个人检查完毕,就出了署礼房。
原先就说好了,出来不用等对方可以先回去,所以李文山自己回家了。